刘光鸿自从决定要学会陈松大师的厨艺,以便传授给刘光福后,便一头扎进了厨房。
一有空,他都在厨房里钻研各种食材和烹饪技巧,从最初的生疏,到后来渐渐熟练,厨艺可谓是蹭蹭往上涨。
然而,要想真正精通一门厨艺,光靠理论和几次练习远远不够,还需要大量的实践。刘光鸿深知这一点,可家里的食材有限,难以满足他练习的需求。
“这可怎么办呢?总不能因为食材的问题耽误了进度。”刘光鸿坐在桌前,眉头紧锁,苦苦思索着解决办法。
突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可以发动家人的人脉来获取更多食材。
于是,他找到父亲刘海忠,说道:“爸,您在厂里不是有不少徒弟嘛,能不能让他们帮忙留意一下,看有没有谁家办喜事或者办宴席,这样我就能去蹭席,顺便弄点食材回来练手。”
刘海忠看着儿子认真的模样,笑着点点头,“行啊,光鸿,这事儿包在爸身上。我跟徒弟们说说,让他们多留意。”
刘光鸿又找到大哥刘光齐和大嫂毛青青,“大哥、大嫂,你们在纺织厂也认识不少人,能不能也帮我问问,看有没有类似的机会。”
刘光齐拍了拍刘光鸿的肩膀,“三弟,没问题。我们在厂里问问,有消息就告诉你。”
大嫂毛青青也笑着说:“光鸿,放心吧,大嫂一定帮你留意。”
在家人的帮助下,消息很快就有了。
刘海忠的徒弟传来消息,说厂里有个老师傅的儿子要结婚,大摆宴席。刘光鸿得知后,兴奋不已,立刻准备好工具,跟着刘海忠的徒弟去了老师傅家。
到了地方,刘光鸿主动找到厨房的师傅,表明自己想学习厨艺,希望能在一旁帮忙,顺便用剩下的食材练习练习。
师傅们见他态度诚恳,又对厨艺如此热爱,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刘光鸿像个勤劳的小蜜蜂,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他一边帮着师傅们打下手,一边留意他们的烹饪手法,学习各种菜肴的制作技巧。等宴席结束,他用剩下的食材做了好几道菜,味道竟不比师傅们做的差,让在场的人都大为惊叹。
“这小伙子厨艺可真不错啊,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水平,以后肯定有出息。”一位老师傅称赞道。
刘光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谢谢师傅夸奖,我还有很多要学的呢。”
这次蹭席不仅让刘光鸿有了充足的材料练手,厨艺进一步提升,还让他得到了一些额外的报酬。主家见他帮忙忙前忙后,又做得一手好菜,便给了他一些钱表示感谢。
此后,大哥刘光齐和大嫂毛青青也陆续传来消息,通过纺织厂的人脉,帮刘光鸿找到了不少搂席的机会。
刘光鸿每次都认真对待,不仅厨艺越来越好,还赚了不少钱。
“三弟,你这厨艺现在是越来越厉害了,每次搂席都能拿到不少报酬,咱家的经济状况也能改善改善了。”刘光齐看着刘光鸿,满脸欣慰。
刘光鸿笑着说:“大哥,这还得感谢你们帮忙呢。要不是你们,我也没这么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