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鱼穿好草绳,递给刘光鸿。
刘光鸿接过鱼,入手冰凉滑腻。他看着赵刚收拾渔具的背影,忽然开口,声音很轻:“赵叔,谢谢您。”
赵技术员动作停顿一下,没回头,只是挥挥手:“谢啥,闲着也是闲着。记住我的话就行。”
回去的路上,两人依旧沉默。快到四合院时,赵技术员忽然停下脚步,像是想起什么,从挎包里摸出一个小小的、打磨得十分光滑精致的黄铜弹壳口哨,塞到刘光鸿手里。
“小玩意儿,拿着玩吧。以后……万一有啥急事,吹得响,声音尖。”他说得轻描淡写。
刘光鸿握着那枚还带着对方体温的弹壳口哨,冰凉坚硬的触感直抵掌心。这绝不是什么普通的“小玩意儿”。
他看着赵技术员转身离去的、略显蹒跚却依旧挺拔的背影,又低头看看掌心那枚闪烁着冷冽金属光泽的弹壳口哨。
刘光鸿站在四合院门口,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手里的鲫鱼还在偶尔扭动一下,散发着淡淡的腥气。
刘光鸿站在四合院门口,直到那略显蹒跚却依旧如标枪般挺直的背影彻底消失在胡同拐角,才缓缓收回目光。
他低头,看着草绳上那尾还在做最后挣扎的鲫鱼,鱼鳃艰难开合,鳞片在夕阳下反射出微弱的光。
回到院里,二大爷看到鱼,难得没挑刺,反而哼一声:“算你小子还有点造化,能入得人赵干部的眼!”
二大妈更是喜滋滋地接过刘光鸿递过来的鱼,张罗着晚上怎么熬汤。
刘光鸿没说什么,没办法,经济不独立,没有话语权。他回到小屋,将那枚弹壳口哨用布包好,塞进墙砖一道极其隐蔽的缝隙里。
这东西,可是一位战斗英雄赠送的,很有纪念价值,必须好好保存。
晚饭的鱼汤确实鲜美,奶白色的汤汁滚烫,驱散不少夜间的寒意。二大爷喝得额头冒汗,话也多起来,拐弯抹角地打听赵技术员的来历。
刘光鸿只推说对方是退伍老兵,技术很好,喜欢清静,别的含糊其辞。二大爷虽然不满,但碍于“赵干部”的名头,也没再多逼问。
夜深人静,刘光鸿躺在床上,却没有丝毫睡意。赵技术员的出现,像一块巨石投入他原本只是算计着如何跳级、如何高效利用系统的漏洞,让他一头乱麻。
战斗英雄,手搓武器,隐藏在市井小学工厂,拥有超乎寻常的警惕性和身手,这些碎片拼凑在一起,让他觉得卷入一个漩涡,而且赵刚已经证明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他不能再被动等待。
必须做点什么,既能试探,又能为自己争取实际的好处,同时还要符合他“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表面人设,机会不多,先把天才人设打出去再看看。
刘光鸿觉得要从苏阿姨下手,那古怪的身手,感觉就不像是普通人,还能搭上能文能武的赵刚路子,她绝对不是普通图书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