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寒甲御天 > 第176章 龙庭武库

第176章 龙庭武库(1 / 2)

神都,皇城,紫寰殿。

夜深如墨,唯有这座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核心的大殿,依旧灯火通明。年轻的皇帝萧凡并未身着龙袍,仅是一袭玄色常服,独立于巨大的龙案之前。案上,并非堆积如山的奏章,而是整齐摆放着数十卷或新或旧、材质各异的书册、卷轴,甚至还有几片刻画着图形的龟甲、兽皮。

这些,正是谢云流通过特殊渠道,以八百里加急,秘密送入京都的第一批“收获”——来自丐帮、唐门(部分基础机关毒术注解,源自苏妧儿遗留)、以及几个较小门派的武学典籍抄本。虽非各派最核心的不传之秘,但其内容之庞杂、体系之迥异,已足以令人眼花缭乱。

萧凡修长的手指缓缓拂过一本封面写着《降龙掌法精要(残)》的线装书,指尖仿佛能感受到那字里行间蕴含的刚猛与豪情。他又拿起一卷描绘着人体经络与奇异步伐的帛书,旁边标注着“唐门·浮光掠影初解”。他的眼神专注而炽热,如同最虔诚的信徒面对神谕,又如同最精明的商人审视着无价的宝藏。

“天下武学,果然浩如烟海,各有乾坤……”他低声自语,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前人敝帚自珍,致使多少精妙技艺蒙尘,多少天赋之人被拒之门外?可笑,可叹!”

他猛地抬起头,目光穿透殿门,望向南方贺州的方向,锐利如鹰隼。“谢卿果然未负朕望。名剑山庄一案,虽波澜迭起,却也成功撬开了这铁板一块的江湖缝隙。冥河?不过疥癣之疾,正好借谢卿之手,为朕扫清这西域障碍,亦能转移那些顽固门派的视线。”

他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冥河的威胁是真实的,他也真心欲除之而后快,但这与他推行“传道壁”的计划并行不悖,甚至相辅相成。江湖乱上一乱,旧有的壁垒才更容易被打破。

“传旨。”萧凡声音恢复了一贯的沉稳与威严。

阴影中,一名身着紫袍、面容模糊的老宦官无声无息地浮现,躬身听令。

“一,嘉奖名剑山庄庄主谢云流,赐丹书铁券,许其便宜行事之权。命贺州刺史及沿途所有州府官员,全力配合靖西盟行动,粮草、情报、舆图,一应所需,不得有误!”

“二,着令将此次送达之武学典籍,即刻由翰林院与枢密院选派可靠精通文理武道者,共同勘验、整理、抄录。于禁军之内,遴选忠勇可造之材三百人,成立‘龙武初堂’,以此批典籍为基,先行修习演练,观其成效,记录得失。”

“三,所有整理抄录之副本,秘密送往北疆、西陲前线大营,交由镇北大将军袁冲、安西都护霍去病,令其于亲卫军中择人试练,务必谨慎,避免操之过急,首要在于验证此类武学于军阵实战之效用。”

“奴婢遵旨。”老宦官声音沙哑,记下旨意,身影再次融入阴影,仿佛从未出现过。

萧凡重新将目光投向龙案上的武学典籍,眼神深邃。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将江湖门派视若性命的武学纳入国家体系,无异于一场无声的革命。其过程必然伴随着阻力、风险,甚至反弹。但他更相信,当力量被有序地掌控、传播和运用,所带来的收益,将远超代价。

第一节 军中新芽

圣旨以最快的速度传遍相关衙门和边镇。

贺州刺史接到旨意,不敢怠慢,立刻亲自督办,为即将途经本州的靖西盟准备了充足的补给和详细的西域边境舆图,并派出了最精干的向导候命。

而在帝国的核心与边疆,一场悄无声息的变革,正在暗流涌动之下,缓缓萌芽。

神都,北衙禁军大营深处,一处新辟的、戒备森严的校场。

三百名被精挑细选出来的年轻军士,身着统一的劲装,肃然而立。他们眼神中既有对皇权的绝对忠诚,也有对未知的一丝茫然与期待。他们大多是军中骁勇或有内功根基的苗子,但从未系统接触过如此“正宗”却又五花八门的江湖武学。

负责“龙武初堂”的,是一位出身将门、本身也有不俗武学修养的中年将领,姓赵,名铮。他手持经过翰林院学士“润色”简化后的《武学纲要(初篇)》,面色严肃。

“陛下恩典,赐尔等研修武道之机!此乃旷世殊荣,亦是无上责任!”赵铮声如洪钟,“今日起,你等需忘却门户之见,博采众长!这纲要之中,有外家刚猛之掌法,有灵动迅捷之身法,有基础的暗器投掷技巧,亦有调和内息的吐纳术!目的,非是让你等成为江湖侠客,而是要将这些技艺,融会贯通,化为更适合军阵厮杀、斥候探马、攻坚破垒的——杀人技、破阵术!”

训练是艰苦而新奇的。军士们发现,那看似简化的《降龙掌发力诀要》,若能融入军中惯用的劈挂掌中,竟能爆发出更强的威力;那“浮光掠影”的步法基础,经过调整,在小队配合、穿插迂回时显得格外有效;甚至一些基础的毒物辨识与解毒知识,也可能在关键时刻挽救整队人的性命。

当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不同武学理念的冲突、内息运转的差异,都让一些军士感到不适,甚至有人因急于求成而受了内伤。但严格的纪律和随堂医师的看护,使得整体进度仍在可控范围内稳步推进。

与此同时,遥远的北疆风雪关和西陲玉门关。

镇北大将军袁冲,一位鬓角微霜、气势如山岳般沉稳的老将,看着手中由密使送达的几卷抄本,眉头紧锁。他随手翻看一本讲述内力爆发技巧的残篇,又看了看另一卷关于利用地形隐匿踪迹的身法图示。

“陛下这是……要将江湖那一套,搬到军中来了?”他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疑虑。他治军严谨,崇尚的是如臂使指的战阵配合和悍不畏死的冲锋陷阵,对于这些更侧重个人武勇的技艺,本能地有些排斥。

但皇命难违。他沉吟良久,召来麾下最精锐的“陷阵营”统领,将抄本递过去:“挑选一队身手最好的弟兄,试试这个。记住,小心为上,莫要练出岔子,坏了军队根基。”

而在西域方向的玉门关,正值壮年、锐意进取的安西都护霍去病,反应则截然不同。他拿到抄本后,眼中精光闪烁。

“好东西!”他拍案道,“西域诸国,不乏奇人异士,马贼匪帮也多依仗个人勇武。我军若能将战阵之威与此类武技结合,无论是小股精锐渗透,还是对付那些来去如风的游骑,都大有裨益!”他立刻下令,在自己的亲卫“铁鹞子”中全面推行试练,并要求详细记录每一种技巧在马战、步战、夜袭、侦察等各种情境下的实际效果。

帝国的军队,这两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尝试吸纳来自江湖的“野性”养分,虽然只是极细微的末梢,但变化,已然开始。

第二节 黄沙初现

就在萧凡于庙堂之上运筹帷幄,帝国军队悄然尝试新法之时,谢云流所率领的靖西盟,已经离开了贺州地界,正式进入了西域的范围。

眼前的景象与中原迥异。无边无际的戈壁滩取代了青翠的山峦,灼热的烈日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干燥的尘土气息。远山呈现出一种暗红的色泽,轮廓在蒸腾的热浪中扭曲变形。偶尔能看到几簇顽强生长的骆驼刺,或是几具不知名动物的白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残酷。

“他娘的,这鬼地方,鸟不拉屎!”洪九天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和沙尘,忍不住抱怨道。习惯了中原的湿润繁华,面对这浩瀚而死寂的荒漠,即便是他这等豪杰,也感到一阵莫名的压抑。

玄悲大师默诵佛号,目光慈悲地扫过荒凉的大地。玉玑子道长则若有所思,观察着天空中风沙的流向和地面的痕迹,似乎在推演着什么。

梅吟雪换上了一袭更适合沙漠行动的白色斗篷,帽檐遮住了大半容颜,只露出线条优美的下颌和略显苍白的唇。她骑在骆驼上,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偶尔会指出一些不易察觉的标记,或者提醒众人避开某些看似平静实则危险的流沙区域。

“根据我过去所知,冥河在西域的势力并非铁板一块,多借助当地部落和沙匪作为掩护。前方百里外,有一处名为‘金沙集’的绿洲小镇,是三教九流汇聚之地,也是冥河一个重要的外围情报据点。我们或可在那里落脚,打探消息,补充饮水。”梅吟雪指着前方,声音在风沙中有些模糊。

谢云流点了点头:“就依梅女侠所言。所有人提高警惕,这西域之地,冥河的耳目恐怕比我们想象的更为灵通。”

队伍在酷热与风沙中艰难前行。枯燥的旅途极易消磨人的意志,但靖西盟众人皆非庸手,虽感疲惫,却依旧保持着基本的警戒阵型。

然而,冥河的反应,比他们预想的来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