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彬则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与不安。
林霄态度谦恭,语气却沉稳:“下官奉命协理赈务,近日翻阅各类章程,发现朝廷对于赈灾钱粮、工料采买,皆有定规,尤其强调‘账实相符’、‘价格公允’。既然钱书吏提及‘丰泰’、‘顺发’两家,且声称‘按市价’、‘有账可查’。为公允起见,也为还钱书吏一个清白,下官斗胆建议,可否即刻派人,分头同步进行:一队,查封工房及钱书吏处所有账册;另一队,即刻前往‘丰泰’、‘顺发’两家商铺,查封其与官府往来的所有账目及契据;再派一队,持现有账目,前往黑水沟工地及官仓,实地清点民夫人数、库存粮食物料、已完成工段。三方账目、实物、人证,同步核对,孰是孰非,顷刻可辨。如此,既可避免有人趁机转移、篡改账目,也能最快查清真相,向陛下禀明。”
此言一出,满堂皆静。
林霄此法,可谓老辣至极!同步进行,查封核对,彻底杜绝了做手脚的时间和空间!而且冠冕堂皇,完全出于“公允办案”、“效率查证”的考虑,让人无从反驳。
钱有禄面如死灰,瘫软在地。
周文彬嘴唇哆嗦,想说什么,却见范敏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当即拍板:“好!就依林协理所言!立刻去办!本官亲督此事!周知府,请你府衙派人配合!若有阻挠,以同罪论处!”
雷霆之势,瞬间发动。
府衙三班衙役在钦差亲随的监督下,分头疾驰而出。查封的查封,清点的清点。整个凤阳府衙,笼罩在一片肃杀紧张的气氛之中。
结果,毫无悬念。
工房的账目与“丰泰”、“顺发”的账目根本对不上,虚报采购数量、抬高价格、甚至还有伪造印章和签收单据的痕迹。黑水沟工地实际民夫不足上报四成,且多数面黄肌瘦,工钱被层层克扣,几日未发。官仓粮食库存与账面差额巨大。
铁证如山!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钱有禄彻底崩溃,为求自保,不仅承认了自己贪污克扣的事实,更如同竹筒倒豆子般,供出了与之勾结的粮商、工料商,以及……府衙内部几个同样身手的分赃者,甚至隐隐牵扯出了一位负责监察的六房总管典吏。
一场震动凤阳官场的贪墨窝案,就在这半日之内,被林霄以四两拨千斤之计,彻底捅破!
范敏雷厉风行,当即下令将钱有禄等一干胥吏锁拿入狱,涉案商贾查封店铺,听候发落。并对周文彬及一众属官进行了严厉的申饬。
退堂之后,范敏单独将林霄叫到书房。这位以严苛着称的户部侍郎,此刻看林霄的眼神已大为不同,少了几分最初的轻视,多了几分审视与探究。
“林协理,今日之事,你做得很好。”范敏语气缓和了许多,“心思缜密,出手果决。若非你提出那‘同步核对’之法,此事恐还要纠缠许久,甚至被他们蒙混过去。”
“范大人谬赞了。”林霄躬身,态度依旧谦卑,“下官只是恪尽职守,为大人分忧,为朝廷除弊。此案能破,全赖大人明察秋毫,决策果断,下官不敢居功。”
范敏摆摆手:“有功就是有功。本官会据实向陛下奏报。经此一事,凤阳府上下想必也能收敛许多。后续赈济事宜,你要多费心,盯紧各个环节,绝不能再出纰漏。”
“下官遵命!定当竭尽全力!”林霄郑重应下。
他知道,经过此事,他在这淮西赈灾的舞台上,不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协理”,而是真正拥有了一定话语权和威慑力的“钦差协理”。范敏需要他这把刚刚见血的“刀”来继续整顿秩序,而凤阳府的大小官吏,再看他的眼神,已然带上了明显的敬畏与恐惧。
立威,已成。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在凤阳府城乃至周边州县传开。钦差协理林霄,巧破贪墨大案,铁面无私,雷厉风行。灾民们闻之,奔走相告,如同黑暗中见到了一丝微光。而那些原本蠢蠢欲动、试图在赈灾中捞取好处的胥吏豪强,则纷纷收敛行迹,一时风声鹤唳。
接下来的日子,林霄并未沉浸在初胜的喜悦中,反而更加忙碌。他协助范敏,迅速重整了赈济流程:粥厂发放实行“粥牌”制度,按人头登记,每日核对,防止冒领;粮食调配由钦差行辕直接派员监督;以工代赈项目,明确工钱标准,每日现场发放,并鼓励灾民互相监督举报克扣行为。
他还根据实地考察和灾民反映,向范敏提出了几条切实可行的建议:利用淮河支流疏浚的淤泥,加固周边受损的堤坝和农田地基,一举两得;组织妇孺采集可食用的野菜、编织草席,换取少量粮食或铜钱,以工代赈的范围更广;请求范敏从周边州县调拨一些药材,设立更多的简易药棚,防治疫病。
这些措施具体而微,操作性强,范敏大多采纳施行。赈济工作的效率肉眼可见地提高,虽然灾情深重,但秩序逐渐恢复,灾民们的怨气稍平,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林霄的身影频繁出现在粥厂、工地和灾民聚集区。他不再总是便服暗访,有时也会穿着官服,现场处理事务。他对待灾民并无高高在上的姿态,问话平和,倾听耐心,但对于胥吏和办事人员,却要求严格,赏罚分明。渐渐的,“林青天”的名声开始在灾民中流传开来。
然而,林霄内心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的警惕。他知道,自己此番动作,斩断的只是一些伸出来的“爪子”,其背后的根系是否彻底铲除,犹未可知。周知府等人虽然表面配合,但那份恭敬之下隐藏的怨怼与不安,他都能感受到。更大的风浪,或许还在后面。
夜凉如水,林霄在灯下再次翻阅着那些查抄来的部分账目副本,试图从中找出更多线索,尤其是与那位被钱有禄隐约提及的“总管典吏”相关的证据。
窗外,秋风呜咽,吹得窗纸噗噗作响。
他提起笔,在一张纸条上,用密语写下最新发现和判断,然后小心卷起,塞入一枚细竹管中。这是要通过秘密渠道,尽快送回京城给苏婉的。凤阳的案子和他的处境,需要让她知晓,京中的动向,更需要她帮忙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