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了!他们真的成功了!
王弼、俞通源(主货)安然抵达!虽然路途艰辛(浪恶),损失了三人(箱损三),但核心人物保住了!他们已经抵达了预设的隐蔽海湾基地(仓)!
“老掌柜”不负所托,正在带领众人艰难开拓!开垦出了三顷土地(场),尝试种植红薯和稻米!建设了简易码头(棚),造了两条小船(舟)!甚至已经和当地黎族峒寨有了接触,并通过赠送盐和布帛,暂时稳住了对方(以盐帛结其首)!
幸存下来的人们(货心渐稳),尤其是王弼、俞通源(王、俞二货),常常北望故乡叹息,情绪似乎还算稳定。但琼州环境恶劣,今年尤其寒冷(今岁寒甚),队伍中病倒了七人,还死了三人(坏七损三)。他们急需药材和更多良种(盼药及种)。最后,是小心翼翼的询问:这条联络通道是否安全可靠?(路通否?)
字里行间,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虚浮的报喜,只有朴素的叙述,甚至带着拓荒者的艰辛与粗粝,却比任何捷报都更让林霄激动得浑身颤抖!
他们活着!他们在建设!他们在那个蛮荒之地扎下了根!火种未灭,反而开始冒烟了!
巨大的喜悦和如释重负的感觉如同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他淹没。他死死咬住牙关,才没有让情绪泄露分毫。他迅速将破译出的内容牢记于心,然后将那张废纸揉成一团,下意识地想扔进一旁的纸篓,又猛地惊醒,谨慎地将其塞入袖中深处。
他合上图册,手指久久停留在封皮那个海浪飞鸟的标记上,心中涌起对“老掌柜”极大的敬佩和感激。能想到利用广东布政使司呈送贡品图册这种官方渠道来传递密信,绝对是天才般的构想!这远比任何私人渠道都更安全,更不易被追踪和怀疑!当然,这也意味着“老掌柜”在琼州那边,可能已经初步渗透或买通了某些低级官吏,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展!
狂喜过后,紧迫感随之而来。信中透露的困难是实实在在的:缺医少药,种子不足,气候不适,土着窥伺……每一件都可能让这刚刚燃起的微弱火种骤然熄灭。
他必须回应!必须立刻给予支援!
但如何回应?同样通过官方渠道风险太大,这次是对方冒险一击,不可复制。原有的海上秘密通道依旧静默,“驼爷”那边也暂无更好办法。
林霄的大脑飞速运转,目光下意识地扫过案头那些各地送来的文书,忽然,他眼前一亮!
他迅速抽出几份近期送来的公文抄本,快速浏览。那是户部关于明年开春调剂江南各府县“备荒粮种”的议论文书,以及工部核查各地“惠民药局”药材储备情况的报告副本。
一个大胆的计划瞬间在他脑中成型。
他立刻铺开纸笔,先是如同日常办公般,开始给那本《广东土贡图录》编写归档摘要,文字平淡无奇。而在另一张纸上,他开始以密文起草给琼州的回信。
回信极其简短,核心内容只有几点:
一、“路暂通,险,慎用。”——肯定这次联络成功,但警告其渠道危险,非万不得已不要再使用。
二、“‘种’、‘药’之事,已悉。拟借‘官赈’之流,暗渡陈仓。开春或有‘南货’船至‘仓’,留意信号。”——告知对方,所需种子和药材,他打算设法混杂在官方运往广东或琼州赈济灾荒、补给药局的物资中,瞒天过海送去。预计明年开春前后,会有伪装成商船的船只(南货船)前往基地附近海域,要求他们留意预先约定的联络信号。
三、“稳为上,匿为要,徐图之。”——再次强调隐蔽和安全第一,徐徐图之,不可冒进。
四、“北地亦寒,珍重。”——简单的问候与关切。
写罢,他再次牢记内容,然后将纸条销毁。
接下来的一整天,林霄都处于一种极度压抑的兴奋与忙碌之中。他利用归档整理公务的便利,格外留意所有涉及广东、琼州物资调拨、人员派遣的文书,仔细研究其流程、经手官员以及可能的漏洞。
下班后,他并未直接回家,而是绕道去了城南的“永顺”车马行——那里有何掌柜,是他秘密网络的一个节点。
他没有直接进去,而是在对面茶馆坐了片刻,暗中观察。确认无异后,他才起身,在路过车马行门口时,看似无意地将一枚铜钱掉落在门口跛脚老何的脚边。
老何弯腰捡起,递还给他时,两人手指一触即分,一枚卷得极细的密信已悄无声息地滑入了老何的袖中。信是给“驼爷”的,指令其动用一切资源,尽快筹集一批南方急需的粮种(特别是红薯、玉米)和防治瘴气、风寒的常用药材,并做好在开春后,通过特殊渠道将其混入官方漕运或海运物资中的准备。
做完这一切,回到冷清的小院,林霄才真正允许自己放松下来。他点亮油灯,坐在桌前,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他从箱底取出那匹御赐的青色杭绸,轻轻摩挲着光滑的缎面,嘴角难以抑制地扬起一丝弧度。oS:老朱这绸子,颜色倒是正…正好,拿来给我那海外基业的‘总经理’做件新袍子,也算物尽其用了。
他小心地从绸缎边缘,剪下细细的一缕青丝般的丝线,然后取过一张韧皮纸,用最细的毛笔,蘸取特制的墨汁,开始以微雕技术,将给琼州的密信内容,以极小的字体,誊写在那缕丝线之上。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一旦写错,前功尽弃。
这是他准备的第二重保险。即便“官赈”渠道失败,他也要设法在开春后,通过其他方式,将这缕藏着密信的丝线送往琼州。
夜渐深,寒风在窗外呼啸。油灯下,林霄全神贯注,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眼前那缕青丝和笔尖的微光。他的眼神专注而明亮,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与力量。
琼州来信,虽千里迢迢,虽艰难无比,却真切地带来了基业初成的讯息。
这缕微弱的火种,终于在南国的海风中,顽强地存活了下来,并且,开始试图发出自己的声音。
前路依旧漫长,危机四伏。但此刻,林霄心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寒冬终将过去,春天,或许真的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