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婉网织密,软性情报(2 / 2)

苏婉低头小口品着茶,心中却快速分析:太子妃孙氏召见武将家眷,是常规的安抚之举,还是有意拉拢军方支持?太子病情刚有起色,东宫就开始有所行动,这背后的意味值得深思。而皇上继续亲自理政,是否意味着对太子康复后的执政能力有所保留?抑或是在防范某些势力借太子病重之机兴风作浪?

茶点过后,众人三三两两在园中散步。苏婉故意放慢脚步,与几位地位相当、同样不太引人注目的官员家眷走在一起。这些夫人往往更愿意分享一些真知灼见,因为她们和自己一样,处于权力边缘,观察反而更为清醒。

“近日市面上来了批辽东的人参,品相极好,价格却比往年低了三成。”一位夫人看似无意地说道,“听说是燕王府的商队带来的,数量很大呢。”

苏婉心中一动,辽东人参历来是贵重药材,燕王府大量低价投放市场,是在筹集资金,还是在收买人心?她微笑着接话:“确是怪事,不过对我们倒是好事,正可买些给家人补身。”

另一位夫人轻声道:“我家老爷说,近日北边来的军报特别多,兵部的灯火常常彻夜不灭。”

这些零散的信息在苏婉脑海中逐渐拼接。她想起林霄此前提醒要特别注意燕王动向,如今看来,朱棣的确在积极活动。而朝中对此似乎态度暧昧,既警惕又纵容,这种矛盾背后定有深意。

宴会结束后,苏婉婉拒了李氏同乘马车的邀请,独自坐上自家那辆略显陈旧的青幔小车。车厢内,她闭目养神,脑海中却将今日所得信息一一梳理、分类。

回府后,她直接进入书房,铺纸研墨,却并不急于下笔。她需要以一种只有林霄能看懂的方式,将这些信息加密传递。经过多次实践,他们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加密方法——表面看是寻常的家信或诗词抄本,实则通过特定的字符置换、标点位置和看似随意的涂抹来传递真实信息。

“春日赏花,见牡丹盛开,许家园中群芳争艳。唯缺姚黄魏紫,闻已被移往北园...”苏婉笔下流畅,表面是在描述赏花见闻,实则暗示清流聚会中缺少军方代表,且有动向表明注意力转向北方(可能指燕王)。

“王夫人忧其夫夜值兵部,张府有北客至,赵家弟忽有外差...”她继续写道,将这些信息以家长里短的方式穿插在字里行间。在提及“北客”时,她故意将“北”字写得稍大,且在信纸边缘留下一个墨点,这是他们约定的重要标记。

最后,她加上自己对形势的分析:“观群芳动向,似有山雨欲来之势。牡丹虽好,恐非久安之兆。望君珍重,慎独行事。” 这里的“牡丹”暗指太子,表达了对太子地位可能不稳固的担忧。

写完这封看似寻常的家信,苏婉轻轻吹干墨迹,装入信封。她唤来老仆苏全,吩咐道:“全伯,明日将这封信连同我抄录的这本《诗经》一并送去林府,交予林公子。就说我感谢他前日送来的药材,特抄经书一卷以表谢意。”

苏全会意点头,他虽不知具体内容,但知自家小姐与林公子之间有重要信件往来,每次都谨慎万分。老仆低声道:“小姐放心,老朽晓得轻重。今日市井间有传言,说几个边境将领的家眷近日悄悄进京,住在城西的客栈里,行踪诡秘。”

苏婉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全伯,这个消息很重要。以后市井间的传言,无论大小,都留心记下告诉我。”

这些“软性情报”不涉及具体核心机密,却充满了暗示性和前瞻性。苏婉会将这些信息仔细梳理,通过极其隐秘的方式(或许是一次“赠送”的寻常书籍中夹带的加密便条,或许是通过绝对心腹的老仆的口头传递),悄然送达林霄手中。

次日黄昏,林霄收到了苏婉的“回礼”。他屏退左右,独自在书房中展开那卷手抄《诗经》,仔细辨认着其中隐藏的信息。随着解读的深入,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苏婉提供的信息与他从翰林院档案和市井中收集的情报完美契合。兵部连日密议、北方来客、五军都督府人员调动、皇帝对某藩王的特殊态度...所有这些碎片正在拼凑出一幅完整的图景。

“婉儿的观察越发敏锐了。”林霄心中暗赞。他从苏婉的信息中读出了更多深意:清流文官与军方勋贵之间的裂痕在加大;太子的病情虽稳定,但各方势力已在为可能的变化做准备;燕王朱棣的动向引起了朝中注意...

特别令林霄警觉的是边境将领家眷秘密进京的消息。这绝非寻常,很可能意味着边境军心不稳,或者某些将领在为自己的后路做准备。联想到历史上蓝玉案牵连之广,这些将领可能已经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林霄走到书案前,铺开京城地图,在城西区域做了标记。他需要派人暗中查探那些边境将领家眷的底细和目的。同时,他对燕王朱棣的活动也更加关注——低价倾销人参可能是单纯的商业行为,也可能是在收买人心、积累资金,为将来的行动做准备。

这些信息与林霄从官方渠道获得的“硬信息”相互印证、补充,常常能让他豁然开朗,或者察觉到潜在的风险。两人虽不常直接会面,却通过这种无声的默契,共同编织着一张日益缜密、覆盖朝堂内外的情报网络,使得林霄对那暗流汹涌的局势,把握得愈发清晰立体。

是夜,林霄在灯下展开一张白纸,开始绘制最新的形势图。在代表各方势力的符号之间,他郑重地添上了一个新的标记——一朵简雅的兰花,代表苏婉和她的情报网。在这个波诡云谲的时代,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已成为他最重要的盟友和耳目。

窗外月色朦胧,林霄望向苏府的方向,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愫。有感激,有钦佩,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担忧。在这场日益危险的游戏中,他必须更加小心,不仅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保护那个在深闺中默默为他织网的女子。

“情报网络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林霄在心中规划着下一步行动。他需要更多可靠的耳目,更需要建立一个安全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苏婉的协助。

第二天,林霄以感谢苏婉赠书为名,回赠了一盒文房四宝,其中暗藏了他对形势的分析和下一步行动计划。又一场无声的协作就此展开,两张情报网在暗处悄然交织,在这大明洪武林立的棋盘上,布下了属于自己的棋子。

暮色渐深,京师华灯初上。在这片繁华之下,无人知晓两个年轻人正通过这种隐秘的方式,试图解读这个时代的谜题,为不确定的未来做准备。苏婉坐在窗前,望着林府的方向,轻轻抚过那方新得的端砚,嘴角泛起一丝会心的微笑。他们之间的这种默契,已然成为这个动荡时局中,最为珍贵和有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