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忆劫修仙 > 第25章 桂语传薪火,流年映初心

第25章 桂语传薪火,流年映初心(1 / 2)

第25章:

又是一年桂花开。忆魂堂后山的“念桂”已长到丈许高,枝桠舒展如伞,金黄的花瓣簌簌落在新建成的“桂语楼”顶,像撒了层金箔。苏清欢坐在二楼的雕花木窗边,指尖抚过陆衍新刻的木桌,桌面上的桂花纹还带着淡淡的木香,与窗外飘来的花香缠在一起,酿出种岁月静好的甜。

“在想什么?”陆衍端着两碗桂花茶走进来,破风剑靠在门后的剑架上,剑穗的银丝缠着朵刚摘的“念桂”花,“林晓说她的窗帘绣好了,要挂在楼里当镇楼之宝呢。”

苏清欢接过茶碗,青瓷碗沿的温度熨帖着掌心。茶水里浮着几粒饱满的桂子,是去年“念桂”结的果,被林晓母亲收在陶罐里,说“留着当种子,能长出更多会记事儿的桂树”。“我在看楼前的老桂树,”她望着远处药圃的那抹金黄,“想起第一次往丹房石缝里塞桂花糕,那时总觉得日子像条走不完的黑路,没想到现在能坐在这儿,闻着桂香喝茶。”

陆衍在她身边坐下,指尖划过桌面的纹路,那里藏着个极小的“安”字,是他昨夜偷偷刻的。“我师父说,黑暗里走得久了,才更懂珍惜光。”他的目光落在她发间的木剑吊坠上,桃木的温润在阳光下泛着浅淡的光,“你看这吊坠,被你戴了这么多年,反倒越来越亮了。”

苏清欢摸了摸吊坠,忽然想起姐姐说过“心诚则灵”。那些被囚禁的日夜,那些铤而走险的瞬间,支撑着她的从来不是侥幸,而是对“团圆”的执念,就像这吊坠,哪怕被汗水浸透、被尘土掩埋,也始终带着家的温度。

楼下传来孩子们的笑闹声。阿桂正带着几个新收的小弟子在“念桂”树下埋桂花酒,陶坛上用红绳系着片桂叶,叶上写着“待十年后启”,是陆衍教他们的,说“要给未来的自己留个念想”。

“阿桂现在像个小先生了。”苏清欢笑着往下看,阿桂正板着脸纠正小弟子的埋坛姿势,神情严肃得像当年的藏经阁师兄,“还记得他刚被救时,连自己的名字都记不住。”

“是‘念桂’的花香把他的记忆养回来了。”陆衍往窗外指,“清辞姐说这棵树能映出最珍贵的记忆,你看树下那团光斑,像不像阿桂第一次吃到桂花糕的模样?”

苏清欢凑近细看,光斑在地面流转,真的映出个模糊的小身影,正捧着块桂花糕狼吞虎咽,嘴角沾着金黄的糕屑——是阿桂刚到忆魂堂的样子,那时的他眼里只有惶恐,如今却能笑着教别人“如何珍惜”。

林晓抱着卷绣品走进桂语楼,发间别着的“念桂”花轻轻颤动。“你们快来看,”她将绣品往栏杆上一展,是幅巨大的《忆魂图》,用金线银线绣满了过往的片段:有苏清欢往石缝塞糕的侧影,有陆衍挥剑破链的英姿,有苏清辞在牢笼里画桂花的执着,甚至有独眼老仆往“念桂”树下撒种子的佝偻身影,“我娘说要把它挂在正厅,让每个来的人都知道,我们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苏清辞恰好从楼下上来,手里捧着本厚厚的册子,是新辑录的《忆魂续录》,里面记满了被救者的故事。“林晓这绣活,比藏经阁的画谱还传神。”她翻到“丹房传信”那页,上面贴着片干枯的桂花,是当年苏清欢从石缝里捡的,“你看这花瓣上的齿痕,阿桂说像极了清欢当时着急的模样。”

苏清欢的指尖抚过那片桂花,忽然觉得眼眶发热。那些曾经以为会被岁月磨平的细节,原来一直被身边的人悄悄珍藏着:陆衍记得她爱甜口,总在茶里多放些桂蜜;林晓记得她怕黑,特意在楼里点了长明灯;姐姐记得她手笨,把最复杂的绣活都揽了去。

正午的阳光透过《忆魂图》的金线,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藏经阁师兄带着几个老弟子走进来,手里捧着个古朴的木盒,里面装着些残破的令牌——是当年炼魂阁的旧物,上面的桂花纹已磨得模糊。“我们想把这些放在楼里的展柜,”师兄的声音带着感慨,“不是为了记恨,是为了提醒后来人,自由和记忆有多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