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南洞的豪宅区建在半山腰。
雨水顺着黑色的柏油路往下冲刷,像一条条正在流血的静脉。
一栋被高墙围住的别墅里,灯火通明。
这里是现代电子会长郑梦准的私人官邸。
此时,客厅里的空气比外面的雨夜还要粘稠。
郑梦准坐在主位上,手里捏着一串佛珠,拇指不停地拨动,发出哒哒的轻响。
他的对面,坐着刚从钟路区赶来的闻人语。
方辰坐在闻人语左侧,怀里依旧抱着那台贴满贴纸的笔记本电脑,双腿并拢,膝盖在发抖。
雷啸站在沙发后,双手交叉在腹部,像一尊铁塔。
而在郑梦准的身旁,坐着一个戴着厚底眼镜、头发乱得像鸡窝的中年男人。
他是崔志勋,现代电子的首席技术官(cto),也是韩国半导体行业的“国宝”级人物。
“闻人会长。”
郑梦准停下了拨动佛珠的手。
“你的提议,我听懂了。你要注资,要帮我们还债,条件是共享技术和产能。”
他看了一眼身边的崔志勋。
“但在技术这个问题上,我做不了主。你得问问崔博士。”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崔志勋身上。
崔志勋没有看闻人语,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厚厚的蓝图,直接甩在了红木茶几上。
“啪”的一声。
蓝图散开,上面密密麻麻画满了电路结构和光刻掩膜版图。
“这是我们下一代64 dRA的设计原稿。”
崔志勋抬起头,眼袋很深,眼球上布满了红血丝。
他指着那些图纸,手指关节粗大,沾着墨水。
“这是现代电子三千名工程师,在实验室里熬了五年熬出来的血。这是我们在这个行业立足的根本。”
他转过头,目光像两根针,扎在闻人语脸上。
“闻人小姐,恕我直言。你们中国人在半导体领域,还是小学生。”
“你们有钱,可以买设备,买厂房,甚至可以买下我的人。”
“但你们买不到时间。”
崔志勋站了起来,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前倾。
“我们的技术储备,领先业界五年。这五年,是你们无论砸多少钱都跨不过去的鸿沟。”
“你想用几十亿美金,就换走我们要吃二十年的饭碗?”
“不可能。”
方辰缩了缩脖子,想反驳,但张了张嘴,没敢出声。
郑梦准叹了口气,重新开始拨动佛珠。
“闻人会长,你也看到了。搞技术的人,脾气都硬。我也没办法。”
客厅里陷入了死寂。
墙上的挂钟走动,秒针跳动的声音清晰可闻。
闻人语没有说话。
她伸手,拿起了桌上那张蓝图。
她的视线在那些复杂的线条上扫过,然后轻轻放了回去。
“崔博士说得对。”
闻人语开口。
“钱买不到时间。”
崔志勋冷哼了一声,坐回沙发上,双臂抱在胸前。
“既然知道,那就请回吧。高盛的人虽然贪婪,但至少他们不懂技术,不会想着把我们的脑子挖走。”
“但是……”
闻人语的话锋一转。
她侧过头,看向方辰。
“如果是把未来的时间,带到现在呢?”
方辰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
他的手开始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
“接投影。”
闻人语指了指客厅那面白色的墙壁。
方辰手忙脚乱地把一根数据线插进电脑,又连上了茶几上的便携式投影仪。
光束亮起。
白墙上出现了一个旋转的三维模型。
那不是芯片的电路图。
那是一个分子结构模型。
红色的原子和蓝色的原子交替排列,中间夹杂着几层灰色的薄膜。
崔志勋原本还在冷笑。
但当他的余光瞥见那个模型时,他的笑容僵住了。
他猛地转过头,死死盯着墙壁。
那是……
那是磁性隧道结(tJ)。
“这是我们在俄罗斯的一个实验室里,发现的一组数据。”
闻人语的声音很轻,像是在讲一个睡前故事。
“苏联解体前,那个实验室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存储材料。他们管这个叫‘自旋电子学’。”
方辰敲了一下回车键。
画面变了。
不再是模型,而是一组实验数据。
那是关于电子自旋极化率和隧穿磁阻效应的曲线图。
崔志勋的瞳孔缩成了针尖大小。
他整个人像被电流击中了一样,猛地从沙发上弹了起来。
“这……这不可能!”
他冲到墙壁前,脸几乎贴到了投影上。
他的手颤抖着,想要去摸那些光影,却又不敢碰,仿佛那是易碎的神像。
“这是RA(磁阻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理论模型!”
崔志勋的声音变了调,像是被掐住了脖子的公鸡。
“这是理论!这仅仅是理论!Ib和摩托罗拉都在搞,但他们都卡在材料稳定性上!怎么可能有成品数据?”
“翻页。”
闻人语没有理会他的咆哮,只是对方辰下令。
方辰又敲了一下键盘。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配方。
钴、铁、硼。
以及一个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的厚度参数:0.8纳米。
崔志勋看着那个数字。
他的呼吸停止了。
他在脑海里疯狂地计算,模拟。
如果不使用传统的氧化铝势垒,改用氧化镁……再加上这个厚度……
隧穿磁阻率会突破200%!
这意味着,RA将不再是实验室里的玩具,它将具备商业化量产的可能!
这是dRA的终结者。
这是存储芯片的下一代革命。
“你刚才说,你们领先业界五年。”
闻人语坐在沙发上,端起茶杯,吹了吹漂浮的茶叶。
“崔博士,你现在看到的这个东西,是十年后的技术。”
“我们不需要跨过你那五年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