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插回路由器,接口上的灯立马亮了起来。
“再试下,连上了没?”
朱雪蓉刷了刷新页面,眼睛一亮:“好了!真的好了!你太牛了!”
她心里顿时踏实了,只要有苗老板在,啥事都不用愁。
她转身回楼上,还得开个视频会议呢。
苗旭军看着儿子三两下就把网修好了,有点惊讶:“这么快就搞定了?”
“嗯,电视也能放了。”
老爹叹了口气,也对,比等师傅上门快多了。
这么个小毛病,真叫人来修,确实显得太兴师动众。
可转念一想,上次苗调自己鼓捣,咋就修了一整天也没弄好?
他心里嘀咕:到底是读过书的人不一样,脑子灵光是真管用。
早饭是苗旭军做的。
本来苗侃在家,他懒得动手——谁不知道儿子做的饭香?
但还是自己下了厨,想让俩孩子多睡会儿。
中午这顿,自然是苗侃掌勺。
说实话,老爹做的菜勉强能咽,但也就止步于“能吃”了。
他提前把鸡鸭鱼肉都收拾好,就等儿子开火。
家常味儿慢慢飘出来:青椒炒肉片、红烧鸡块、鱼香茄子……
鸡是自家养的公鸡,儿媳妇来了,当然得宰一只。
母鸡要留着下蛋,杀的就是这只大公鸡。
灶膛里烧着柴火,苗侃忙着配菜,苗志在后面添柴。
没多久,屋顶就冒起了炊烟,饭菜香随着风往四周飘。
尤其是那盘鱼香茄子,油亮亮的,香气扑鼻。
他们十点就吃午饭了。
因为苗侃和朱雪蓉难得回来,家里干脆提前开饭。
老爹把农活放一边,陪着朱雪蓉和司机老钟坐在八仙桌旁喝茶,唠家常。
桌上摆满了零食:瓜子、花生、糕点、水果。
苹果、橘子、凉薯,还有山里采的野果。
这待遇,跟过年差不多。
儿媳妇来了,老爹高兴啊。
虽说她家底厚,可一点不娇气,吃啥都香。
她尤其爱吃两种东西:香脆锅巴和凉薯。
这两样在江城根本见不着。
锅巴是土灶手工做的。
大铁锅不放油,铺一层剩饭,锅沿浇点水,小火慢烘。
米饭慢慢变硬、焦化,表层酥得掉渣,内里还有点软糯,撒上一点点椒盐,又香又脆。
朱雪蓉掰了一小块,细细嚼着,越吃越上瘾,直说好吃。
凉薯又叫地萝卜,生吃当水果,熟吃当菜。
她头一回见,剥了皮咬一口,清甜多汁,口感比马蹄还脆。
她连吃了两块,直夸新鲜。
苗旭军看着开心,难得有儿媳妇喜欢的农村玩意儿。
平时总觉得乡下拿不出手,没什么好东西能让她带走。
昨天司机老钟从宾利后备箱往外拿礼物,直接把他惊住了。
本以为就带点江城特产,像板鸭、腐竹,还有海市“酥满园”送的点心。
结果人家朱宏达还准备了高档烟酒、人参、燕窝这些补品,整整齐齐塞满一车。
老爹又惊又暖。
两家差距明摆着,可亲家一点没摆架子,反而对他格外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