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青囊秘事:牵羊人异闻 > 第364章 邪雾消散,城池恢复正常

第364章 邪雾消散,城池恢复正常(1 / 2)

天刚蒙蒙亮时,我被石窗外的鸟鸣声惊醒 —— 不是邪雾笼罩时那种怯生生的低吟,是清亮又活泼的啼叫,像在啄开黎明的薄纱。披衣走到窗边,第一眼就看见青灰色的城墙上,晨光正顺着石缝往下淌,把之前残留的灰黑蚀痕染成了淡金,像给这座石城披上了层温暖的铠甲。风里没有了刺鼻的腥气,反而混着石苔的清润和远处麦田的新香,深吸一口,连胸腔都觉得舒畅。

“石脉气彻底通了!” 周玄的声音从院坝传来,我探头看去,他正握着玄鸟杖站在石脉塔方向,杖头的蓝光与塔尖的青光连成一道细线,像根看不见的丝线,把城池的地脉牢牢串在一起,“昨晚净化到后半夜,塔底的死脉气终于散了,现在整个城的石脉,都在跟着核心跳。”

我摸了摸怀里的玉如意,温润的玉质已没有了之前的震颤,只剩与石脉共鸣的柔和暖意 —— 这暖意像在回应我心里的踏实,从发现邪雾源头到破除炼雾之术,悬了两天的心,终于随着晨光落了地。行囊里的麦种袋还剩小半袋,袋口沾着的魏地石屑,与枯槐村的麦秆混在一起,像把两地的地脉记忆,都藏进了这小小的布口袋里。

【第一幕:石城晨醒见生机,民生复苏暖人心】

跟着周玄往城里走,沿途的景象让人心头一暖 —— 石匠们早已支起了工具棚,老石匠正手把手教年轻徒弟修补城墙的裂缝,凿子敲在石砖上的 “叮叮” 声,比任何乐曲都让人安心;巷口的石磨房前排起了长队,居民们提着装满麦粒的布袋子,等着磨新面,磨盘转动的 “嗡嗡” 声里,还夹杂着说笑;几个孩童举着用麦秆编的小蚂蚱,在石脉井边追逐,井水映着晨光,泛着淡淡的青,像块嵌在地上的碧玉。

“壮士,您快来看看!俺家的石槽又能用了!” 巷尾的王婶远远就挥着手,她家院坝里的石槽之前被邪雾蚀得裂了缝,此刻却被新补的脉石填得严丝合缝,槽里盛着的井水,正顺着石缝慢慢渗进土里,滋润着槽边的小菜苗,“石匠说,这脉石沾了塔上的青光,以后再也不怕蚀气了!”

我蹲下身摸了摸石槽的补缝,脉石的冰凉里透着温润的地脉气,与玉如意的暖意隐隐呼应。王婶转身端来一碗刚磨的麦糊,冒着热气,还撒了把自家种的芝麻:“您尝尝,这是新磨的面,比之前的香多了 —— 要不是您帮着破了雾,俺们哪能吃上这么好的糊。”

麦糊的香气在舌尖散开,带着麦粒的清甜和芝麻的醇香,我突然想起在枯槐村喝的粟米粥,在石界镇吃的烤红薯 —— 这些最普通的吃食,却最能体现民生的温度,地脉通了,粮就香了,人就笑了,这才是护脉最实在的意义。

小木抱着灵虫笼凑过来,灵虫们的绿光落在石槽边的小菜苗上,轻轻晃了晃,菜苗像是被鼓励了般,悄悄挺直了腰杆:“王婶,灵虫说这菜苗能长得又快又好,以后您家的菜都不用愁啦!” 王婶笑得眼睛都眯了,从兜里掏出块糖塞给小木,指尖的温度带着庄稼人的实在。

【第二幕:塔下祭脉承古意,地脉联结显初心】

临近正午时,校尉和地师来请我们去石脉塔下,说要举行 “祭脉礼”—— 这是魏地的老规矩,地脉复苏或逢大事时,要向石脉核心敬香,感谢地脉的滋养,也祈求国泰民安。

塔下已摆好了简单的祭台,台上放着三炷香、一碗清水、一块新凿的脉石,还有一小袋我们带来的枯槐村麦种。地师穿着传统的青色祭服,手里捧着《石脉要略》,站在祭台旁,神情庄重。居民们围在塔下,安静地等着,连孩童都收起了玩闹,眼里满是敬畏。

“天地为鉴,地脉为根,今日磐石城邪雾散尽,石脉复苏,皆赖护脉壮士之力,赖百姓齐心之念……” 地师的声音在塔下回荡,随着他念出祭文,校尉点燃了香,插进祭台的香炉里,青烟顺着塔尖的青光往上飘,像在与地脉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