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舆论反击(2 / 2)

文章最后呼吁,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各方共同维护,执法更应公正透明,避免成为个别势力打击异己、谋取私利的工具。

通篇文章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具体的人名、码头名或者工部局官员的名字,但结合近期码头区的风声,以及杜明诚和陆震云之间的矛盾早已不是秘密,这篇文章的指向性在明眼人看来,再清楚不过。

报纸一出,果然在上海的工商界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很多商人早就对工部局某些人的做派不满,只是敢怒不敢言。这篇文章像是替他们说出了心里话,迅速引发了共鸣和讨论。

“写得好!早就该有人站出来说说了!”

“可不是嘛!什么检查,就是找茬要钱!”

“听说陆震云码头最近倒大霉了,天天被查,原来是得罪人了……”

“这样搞下去,谁还敢好好做生意?”

议论声中,一种对工部局这种“选择性执法”的不满情绪开始悄然蔓延。

当天下午,杜明诚坐在他豪华的办公室里,悠闲地喝着咖啡,听着手下汇报码头那边如何被工部局的人折腾得焦头烂额,心情正好。

管家小心翼翼地送进来几份刚送到的报纸,放在他的办公桌上。

杜明诚随手拿起最上面的《申报》,漫不经心地翻看着。当他翻到社会版,看到那篇《“过度检查”之风不可长》的文章时,起初还没在意。但看着看着,他的脸色渐渐变了。

他的阅读速度慢了下来,眼神变得越来越阴沉。文章里那些看似泛泛而谈的指责,像一根根针,精准地刺到了他的痛处。虽然他名字没被点出来,但这分明就是在说他!

他猛地将报纸拍在桌上,咖啡杯都被震得晃了一下。

“好哇!”他气得脸色铁青,胸口起伏,“好个陆震云!玩不过硬的,居然来这一手!找记者写文章?想用舆论来压我?”

他没想到对方会用这种方式反击。这完全不符合他对陆震云这种江湖人物的认知。这种文人式的、拐弯抹角的打法,让他有一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憋闷感。

他越想越气,猛地抓起桌上的咖啡杯,连同里面大半杯滚烫的咖啡,狠狠摔在了地上!

“砰嚓!”精致的白瓷杯摔得粉碎,黑色的咖啡渍溅得到处都是,如同他此刻糟糕透顶的心情。

“查!给我去查!”他对噤若寒蝉的管家怒吼道,“这篇文章是哪个混蛋写的?!背后是谁指使的!我要让他知道,在上海滩,笔杆子救不了他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