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讲堂风骨(1 / 2)

一九三六年春天,上海复旦公学的校园里飘着柳絮。阳光透过窗户,照进一间安静的教室。

国文老师顾清翰站在讲台上,穿着一件干净的青色长衫,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他手里拿着一本旧书,正慢慢讲着屈原的《离骚》。

“屈原这个人,虽然生在乱世,却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格。”顾清翰的声音平和清晰,每个字都说得清清楚楚。“他宁可被流放,也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这种精神,就是我们常说的风骨。”

教室里坐满了学生,都在认真听讲。没有人交头接耳,没有人做小动作。

顾清翰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写下“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几个字。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他转身面向学生,“就是说,为了心中认为正确的事,哪怕死上很多回也不会后悔。现在我们国家面临困难,正是需要这种坚持的时候。”

一个坐在前排的学生举手问道:“先生,现在的读书人该怎么学屈原呢?”

顾清翰微微一笑,推了推眼镜:“不是非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能够明辨是非,坚持正义,不做违背良心的事,就是在发扬风骨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当然,要是能够为国家、为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那就更好了。”

下课铃响了。顾清翰合上书,对学生们点点头:“今天就讲到这里。下次课我们要讲《涉江》,请大家提前读一读。”

学生们起身行礼,陆续走出教室。有几个学生围过来问问题,顾清翰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等学生都走了,一位穿着西装的同事走过来,笑着拍拍顾清翰的肩膀:“清翰兄,又在那讲你的风骨了?现在这世道,这些东西还有谁听啊!”

顾清翰微微一笑:“正因为世道如此,才更要讲这些。”

两人并肩走在走廊上。同事忽然压低声音:“说真的,你年纪不小了,怎么还不成家?学校里好多女先生都在打听你呢。”

顾清翰摇摇头,脸上还是带着温和的笑:“现在时局不稳,哪有心思考虑这些。”

“你啊,就是太认真了!”同事哈哈大笑,“人生苦短,该享受还是要享受的。今天晚上有个饭局,一起来吧?有几个报社的女记者也会来,都是新式女性,见识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