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吧。”
张勤看明白了。
这群人,脑子里除了科研,什么都没有。
而今天,这艘翻掉的船,轮到了她和李向阳。
起因是李向阳负责的硅碳负极材料。
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李向阳终于用改良的喷雾干燥法,制备出第一批结构稳定的纳米硅粉。
他一夜没睡,连夜写了份新方案,一大早就堵在张勤的实验室门口。
他把方案拍在桌上,两眼放光。
“老大!你看!”
“我想到一个办法!我们可以在球磨的过程中,加入少量的石墨烯!这样不仅能提高导电性,还能形成一个柔性的包覆网络!”
他越说越激动。
“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提高首次库伦效率,还能把成本再压下来一点!”
张勤拿过他的方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她没说话,拿起笔,在草稿纸上飞快地写下一连串的反应方程式和动力学模型。
李向阳一开始还兴致勃勃地看着,看着看着,他脸上的笑容就没了。
张勤停下笔,把草稿纸推到他面前。
“你的想法很好。”
“但是,你忽略了石墨烯的边缘效应和分散性问题。”
她指着纸上的一个公式。
“在你的方案里,石墨烯会优先在颗粒表面团聚,而不是形成均匀网络。这会导致局部电流密度过大,形成锂枝晶。”
她抬起头,看着李向阳。
“结果就是,电池循环不到五十次就会内部短路,然后热失控。”
“我们是在做电池,不是在做炸弹。”
李向阳盯着那张写满公式的纸,像是不认识上面的字。
“可是……理论是理论,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
“我试过。”张勤看着他,“三年前,701所,这个方案烧了我们三个月和八十万。”
“最后证明,是死路一条。”
她把方案推了回去。
“我们没时间,也没钱,去重复一个已知的错误。”
李向阳就那么站着,一动不动。
实验室里,安静得可怕。
过了很久。
“老大,你变了。”
他紧紧地盯着张勤。
“以前在701所,你不是这样的。你鼓励我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现在呢?你变得跟那些老学究一样!只会拿理论和经验来压人!我们还搞什么创新?直接照着你的路线图走到底不就行了!”
他说完,一把抓起桌上的方案,转身就走。
“砰!”
实验室的门被他摔得震天响。
张勤坐在椅子上,看着那扇还在晃动的门,没说话。
傍晚,食堂。
张勤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默默扒着饭。
不远处,李向阳和负极组的几个研究员坐在一起,正唾沫横飞地说着什么,时不时还往她这边看一眼。
吕为民端着餐盘,在她对面坐下。
“还在生气?”
“没有。”张勤头也没抬。
“他就是有点上头。”吕为民说。
张勤没接话。
就在这时,何鹏端着一盘小山似的红烧肉,笑嘻嘻地凑了过来。
他一屁股在张勤旁边坐下,用胳膊肘捅了捅她。
“哎,张总工,别拉着个脸嘛。”
他朝李向阳那桌努了努嘴,压低声音。
“看见没,年轻人,火气旺,正常的。”
何鹏夹了块最大的红烧肉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咱们这儿啊,就这风气。”
他嘿嘿一笑。
“好朋友天天换,仇人也是。”
“你瞧瞧,”他用筷子点了点李向阳那边,“前天,他们俩还合起伙来,说我那个‘蛋黄壳’结构是异想天开。”
“今天,你看他们那亲热劲儿。”
何鹏又指了指张勤。
“你俩,今天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他伸出油腻腻的手指。
“我跟你打包票,不出三天,你俩又得和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