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怀瑾那句话,像根小针,轻轻扎了一下。
包厢里热烈的气氛,冷了半截。
李向阳他们停下讨论,都看向张勤。
“项目粉碎机?”
张勤重复了一遍,忽然笑了。
“没事。”
她摆摆手,给自己倒满饮料,举起来。
“只要他有真本事。”
“只要他能把这五百亩地,变成我们想的样子。”
“脾气再大,我也当祖宗供着。”
她看向周怀瑾。
“我负责出钱,他负责出图。”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不干预。”
周怀瑾也笑了。
他就知道,她会是这个反应。
陈新中在一旁听得来劲,一拍桌子:“说得好!张顾问敞亮!来!为了咱们的科技新城,干杯!”
“干杯!”
——————
接下来一个星期,是“栋梁班”的自由活动时间。
但张勤比谁都忙。
她没去逛街,也没去看景点。
她带着李向阳六个人,一头扎进了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地方。
他们去了郊外的电子厂。
空气里全是塑料和焊锡烧焦的味道,流水线上,年轻的女工埋头组装着收音机,动作飞快,眼神空洞。
张勤在车间门口,站了很久。
他们去了大兴土木的建筑工地。
机器轰鸣,光着膀子的工人,汗水混着泥土,在脚手架上爬上爬下。
每一块砖,都靠人扛。
李向阳他们看着,心里发毛。
他们还去了码头。
巨大的货轮边,无数集装箱被吊起、放下,上面印着各个国家的外国字。
这里是国家看向世界的窗口,充满了机会,也充满了混乱。
“张勤,我们看这些干什么?”
方月月看着招工处那些挤在一起,满脸迷茫的年轻人,心里不好受。
“我在看,未来需要什么。”
张勤的回答很简单。
她要建的,不只是一座冰冷的产业园。
更要建一个,能让这些人安身立命,能实现梦想的地方。
这个念头,越来越清楚。
——————
一周后。
许维钧和他那传说中的团队,到了。
见面的地点,还是在华夏之光的顶层办公室。
周怀瑾亲自去机场接的人。
门被推开。
周怀瑾先进来,他身后跟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
男人穿着一身裁剪得体的白衬衫和西裤,戴着一副金丝眼镜,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他长得很俊朗,但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生人勿近的疏离感。
他一进门,目光就直接略过了热情迎上来的陈新中,扫视全场。
最后,他的视线定格在站在地图前的张勤身上。
“你就是张勤?”
声音平淡,像在问路。
这就是许维钧。
“你好,许工。我是张勤。”张勤点了点头。
许维钧身后跟着五六个人,个个精神干练。
许维钧身后的团队,五六个人,个个都是精神干练的模样。
他们一进来,就开始各自拿出工具,测量办公室的尺寸,观察窗外的环境,低声讨论着什么,完全无视了房间里的其他人。
专业。
这是张勤的第一印象。
“周怀瑾把你的想法跟我说了。”许维钧走到那张巨大的地图前,只看了一眼,就摇了摇头。
“太简陋了。”
这是他对张勤和陈新中这几天心血的评价。
陈新中的脸瞬间涨红。
“我们先去现场看看。”许维钧说完,转身就走,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
周怀瑾看着两方顺利会师松了一口气,自己还有一大堆会议,就先回去办公了。
一行人,两辆车,浩浩荡荡地开向城东那片荒地。
车上,气氛压抑。
李向阳他们几个,大气都不敢出。
许维钧的气场太强了。
到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