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
吴校长和邹老立刻行动起来。
华大和文大的几位带队老师脸上还挂着尴尬,但学生们已经把梯子架好了,他们只能硬着头皮上。
一群平均年龄超过五十岁的教授,被学生逼着,在角落里围成一圈紧急出题。
“物理部分,我来!”邹老当仁不让,掏出纸笔,“就考相变临界点的计算,不能太简单。”
华大一位物理系教授推了推眼镜:“邹老,这对本科生来说,超纲了。”
“超纲?”邹老眼睛一瞪,“我的学生,字典里就没这两个字!”
那教授被噎了一下,没再说话。
“计算机部分,考算法。”江玉菊的导师,一位精干的女教授开口,“就考最短路径,看谁逻辑更优。”
“可以。”北工大这边的老师点头。
“材料学……”
“高分子……”
出题过程快得惊人。
没有客套,全是专业领域最直接的碰撞。
不到两个小时,一套涵盖五大学科的综合试卷,新鲜出炉。
每一道题,都是一座山。
下午一点。
考试开始。
阶梯教室里,只剩下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左边,是栋梁班的二十五人。
右边,是方淮、江玉菊他们选出的二十五人。
陆明远早就不知道溜去了哪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李向阳额头上全是汗,盯着一道金属疲劳裂纹的题目,牙都快咬碎了。
赵亚男眉头紧锁,草稿纸上写满了公式。
对面的方淮和江玉菊,同样不好过。
这份试卷,是天才为另一群天才量身定做的。
下午四点。
铃声响起。
所有人几乎都是在最后一秒停笔。
收卷,密封。
吴校长站到讲台上,声音洪亮。
“所有试卷,当场批改,当场公布分数!”
几张大桌子拼在一起,十几位老师一字排开,流水线作业。
分数,被实时写在黑板上。
“栋梁班,李向阳,物理,17分!”
“华大,王涛,物理,19分!”
“文大,方淮,物理,22分!”
黑板上的分数交替上升。
所有学生都站着,死死盯着那两列数字。
一开始,华大、文大联队的分数一路领先。
他们在基础学科上的功底确实扎实。
栋梁班这边,不少人拳头都攥紧了。
李向阳的脸有些发白。
“完了……要输……”
张勤站在他旁边,一言不发。
批改进行到一半,轮到材料学和机械工程。
风向开始变了。
“栋梁班,赵亚男,材料学,24分!满分!”
“栋梁班,吕为民,机械制图,23分!”
“栋梁班,张勤……”
负责批改张勤试卷的,正是邹老。
他忽然举起手里的卷子,声音都在抖。
“满分!全部满分!”
全场一片死寂。
邹老指着卷子上的一处解法,激动地对旁边的教授说:“你看这里!标准答案的思路是A,可她的解法是b!这个思路一旦实现,能把成本压低一半!她不是在答题,她是在革新!”
黑板上,栋梁班的总分开始疯狂追赶!
反超!
又被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