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响起掌声。
有位白发老人举着手喊:
“陈总,我懂!我家里的铜炉,是我爷爷当年从战场上捡回来的,每次看见它,就像看见爷爷在身边!”
陈凡点头说道:
“对!这就是文物的意义。可这些年,有人把文物当成‘摇钱树’,造假、骗贷、暗杀……”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展台上的“假文物警示”牌:
“今天我们把李默的假文物摆在这里,不是为了羞辱谁,是想告诉大家,骗的不是钱,是历史的良心。”
“那‘天宇’以后要做什么?”台下有人问。
陈凡笑了,举起手里的神瞳护目镜:
“我们会继续鉴宝,但更要做‘文物的翻译官’……
把文物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修复的过程拍成视频,让更多人知道,每一件文物都有自己的‘生命’;
我们还要建‘民间文物档案库’,把散落在民间的宝贝登记在册,不让它们再流离失所。”
“说得好!”古玩协会的会长站起来鼓掌:
“陈凡,你守住的不是‘天宇’的名声,是文物行业的‘初心’!”
演讲结束,观众涌上来和陈凡交流。
一位穿蓝布衫的老人拄着拐杖走过来,手里攥着一个布包。
他掀开布包,里面是一枚缺角的铜钱:
“陈总,这是我父亲当年给我留的,说是民国时的‘袁大头’。我想请你们帮我看看,是不是真的?”
陈凡接过铜钱,指尖摩挲着上面的锈色。
神瞳悄然启动,他“看”到锈色是自然的氧化层,铜钱的字体是民国时期的楷书,没有激光雕刻的痕迹。
“是真的。”他笑着说:
“您父亲当年肯定是攒了很久的钱,才给您留的。”
老人的眼睛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