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敏伸手轻轻抚过盘沿,指尖传来温润的触感:
“那就把它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让每个来看展的人,都能听见它的故事。”
陈凡的广州之行,是为了一件“特殊的文物”。
上周,一位广州的老藏家联系协会,说手里有件“海外回流”的清代珐琅彩瓷瓶。
瓶身绘着西洋人物,底部刻着“乾隆年制”,但瓶口有明显的修补痕迹。
藏家担心是“假回流”,想请“天宇”鉴定。
陈凡坐在藏家的客厅里,看着桌上的瓷瓶。
神瞳启动的瞬间,微观视野里浮现出瓶口的修补痕迹:
用的是现代环氧树脂,不是传统的金缮,这说明瓶子在近代被修过,不是原装的“海外回流”。
“大爷,”陈凡轻声说:
“这瓶子的修补痕迹是现代的。但您别急,我们可以帮您查来源。”
藏家叹气说道:
“这是我父亲当年从香港带回来的,说是‘洋人送的’……我怕它是假的,对不起父亲。”
陈凡安慰他说道:
“我们用数字化技术,能查到瓷片的原始出处,比如这瓶身上的西洋人物,是不是欧洲某博物馆的旧藏。”
三天后,陈凡带着鉴定报告回来。
报告显示:
瓷瓶的胎体是清代乾隆时期的,但修补和“回流”都是近代的。
藏家看着报告,眼眶红了说:
“不管真假,这是父亲的念想……你们能帮我留住这份念想,就够了。”
陈凡握住他的手:“文物修复不是鉴别真假,是留住故事。”
离开广州前,藏家送了陈凡一盒老茶饼:
“这是我父亲当年藏的,你带着,就当是……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