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分意识带回的信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其引发的波澜远超之前任何一次发现。“摇篮是枷锁”、“钥匙”、“循环”、“织网者害怕可能性”——这些碎片化的词语,指向了一个远超单纯宇宙毁灭的、更加宏大且令人心悸的真相。
“可能性之洋”中心,林凡、苏醒的苏晚晴意识核心、前代先驱们以及联盟核心成员,齐聚一堂,气氛凝重得如同实质。
“循环……”历史学家墨菲最先开口,他的意念中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如果存在循环,那意味着宇宙的诞生与毁灭,可能并非自然规律,而是一个被设定好的……**程序**?‘摇篮’并非生命的起源圣地,而是这个程序的**启动点或控制中心**?”
“而‘钥匙’,”理论物理学家诺顿接口道,逻辑光流急速闪烁,“就是能够干涉甚至终止这个程序的权限。得到它,或许就能打破这无尽的轮回。”
“织网者,”林凡缓缓道,回忆着那冰冷的意志,“它们可能并非循环的创造者,而是……**维护者**?或者……是循环本身衍生出的清理程序?它们害怕‘可能性’,因为‘可能性’意味着变数,意味着对既定程序的偏离,是打破循环的关键!”
这个推测让所有人不寒而栗。如果他们所在的宇宙,乃至无数前代宇宙,都只是一个巨大囚笼中不断重置的沙盘,而“织网者”是防止沙盘出错的看守,那么他们所有的挣扎,意义何在?
“意义就在于‘可能性’!”苏晚晴的意识散发出坚定而温暖的光芒,“正因为有我们这样的‘变量’,有对自由的渴望,有不断衍生的‘可能性’,这个循环才并非完美无缺!‘织网者’才会害怕!我们存在的本身,就是打破循环的希望!”
她的话语点燃了众人心中的火焰。绝望并未消失,但一种更加崇高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他们不仅要生存,更要为所有被困于循环中的宇宙,寻找那把“钥匙”!
“当务之急,是解读方尖碑的数据,并等待‘探路者号’传回另一边的消息。”林凡将注意力转向那份从燃烧宇宙带回来的、关于晶莹方尖碑的规则编码。
解码工作由银星载体和“星灵”逻辑师主导,诺顿等前代先驱提供理论支持。编码极其复杂古老,其规则结构甚至比“逐光者号”的技术更加晦涩。
**数日的紧张破译后,初步结果出炉,带来了更多谜团。**
方尖碑的数据并非技术蓝图,而更像是一份……**日志碎片**和**星图残片**。
日志碎片来自那个刚刚毁灭的文明,他们自称“观星者”。他们在其宇宙末期,通过对古老遗迹的发掘和宇宙常数回溯,隐约察觉到了“循环”的存在,并怀疑“摇篮”是关键。他们建造方尖碑,就是为了在最终时刻,向虚空中播报他们的发现,警告后来者。
而星图残片,则更加古老,似乎源自一个无法想象的遥远时代。残片指向了三个模糊的坐标,分别标注着:
**“源初之点(疑似)”**
**“寂静墓园(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