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抗战烽火:从淞沪会战开始 > 第164章 中国人的怒吼(四)

第164章 中国人的怒吼(四)(2 / 2)

黑风岭方向的“山林魅影”。

“老刀”小组开始的时候并未直接靠近铁路,而是沿着黑风岭段的山脊线运动。

“地雷”凭借经验,仔细勘察山体岩层结构、土质松紧度,寻找最适合进行大规模爆破、能造成最大程度山体滑坡的“关键点”。

他拿出小本子,在简易地图上标记了好几处岩石风化严重、下方支撑薄弱的地方。

午夜,静寂无声。

“鹞子”确定好索降的位置,固定好绳索,利用其出色的攀爬能力,首先从近乎垂直的崖壁悄无声息地下降,避开了山脚下公路上的常规巡逻路线,直接进入了铁路线旁的山林。

随后,“老刀”和“地雷”也悄无声息地进入到了山林中。

三人呈“品”字形,在山林中如鬼魅般前进。

走在最前方的“老刀”突然蹲下了身子,右手握拳警示,“停!有情况!”

在前面的一簇茂密的灌木丛后面,“老刀”发现了一个小鬼子的暗哨。这头小鬼子哨兵披着伪装衣,躲在灌木丛后面,几乎与黑夜融为一体。

“老刀”挥手做了几个手势,和“鹞子”配合,用微不可闻的动作从其侧后方接近,一个捂嘴锁喉,瞬间将其制服,并未发出任何声响。

他们从这头小鬼子哨兵身上搜出了口令条和巡逻路线图——这是极其珍贵的情报。

随后, “鹞子” 爬上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建立了居高临下的固定观察点。他的视野覆盖了整段目标铁路。

“老刀” 和 “地雷” 则在铁路线另一侧的低洼处潜伏下来,形成交叉视角。

通过观察,他们记录下了此处的巡逻队间隔时间长达一个半小时,且只有两人一组,态度散漫,有时甚至躲在避风处抽烟。

他们清晰地看到巡逻队交接班时,抱怨“这鬼地方连个中国士兵的影子都没有,真是无聊透顶”。这印证了此处的小鬼子防备松懈、心存侥幸的心理。

同时,“地雷”还重点观察了铁轨的情况,记下了每节铁轨的长度和连接方式,为后续计算炸药量提供了数据支持。

宿营地指挥部。

拂晓前最黑暗的时刻,两个侦察小组如同出去捕食归来的夜枭,带着满满的“收获”,安全返回了宿营地。

他们顾不上休息,立刻向焦急等待的刑天他们进行了汇报。这次的侦查汇报不是简单的口述,而是极其详尽的图文并茂:

1、手绘地图: “山鹰”提供了标有精确尺寸和方位的沙河桥敌工事分布图。

2、情报汇总: 刘忠和“老刀”交替汇报:

“报告队长!沙河桥守敌为一个小鬼子的加强中队,工事坚固,警惕性高,但其指挥官似乎更担心黑风岭方向,曾在与外界的电话联系中透露该处兵力空虚。”

“黑风岭路段,小鬼子的巡逻间隔长,哨兵警惕性低,且已被我清除一处暗哨。这是缴获的敌方口令和巡逻路线图。山体结构经勘察,适合爆破,关键点已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