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店生意越来越火,竹安雇了村里的会计帮忙算账。会计是个戴眼镜的姑娘,叫小芳,算盘打得噼啪响,看竹安的眼神总带着点羞答答。小石头看出门道,偷偷跟竹安说:“哥,小芳姐看你的时候,眼睛比竹灯笼还亮。”竹安踹了他一脚,脸上却有点发烫。
年底合作社办年会,小芳主动提出要表演节目,唱了段《茉莉花》,眼神总往竹安这边瞟。竹安假装没看见,低头给爹剥橘子,手却有点抖。结巴的孩子看出端倪,用胳膊肘碰了碰他:“那……那姑娘,不……不错。”竹安差点把橘子皮掉地上,惹得大家直笑。
放寒假时,大学的竹编课结课,学生们送来面锦旗,上面绣着“匠心传承”四个大字,是用竹线绣的。竹安把锦旗挂在竹棚最显眼的地方,跟当年爹得的奖状并排,看着就心里敞亮。有个学生特意跑来,说想毕业后回竹满堂工作,竹安拍着他的肩膀:“随时欢迎,管吃管住。”
过年贴春联,竹安让小芳也来帮忙。姑娘手巧,春联贴得又快又周正,还在竹房门口挂了串竹制的辣椒串,红通通的,看着就喜庆。栓柱在旁边打趣:“小芳姐贴的春联,比二柱写的还好看!”二柱追着要打他,竹棚里的笑声差点掀了顶。
除夕夜守岁,火塘里的竹根烧得正旺。小芳带来了自己做的点心,用竹盒装着,样式精巧。竹安分给大家吃,轮到自己时,发现盒底藏着块糖,红纸上写着“新年快乐”。他偷偷把糖塞给爹,结巴的孩子看懂了,嘿嘿笑,往他手里塞了块自己攒的腊肉。
后半夜,竹安带着大家去戏台放烟花。小芳站在他旁边,烟花炸开时,她突然说:“竹安哥,我想跟你学编竹器。”竹安心里一动,说:“好啊,开春就教你,先从竹蜻蜓学起。”小石头在旁边喊:“哥,明年咱编个竹制的花轿吧!”竹安瞪他一眼,脸上却笑开了花。
往回走时,月光洒在竹满堂桥上,铃铛响得格外清。小芳走在竹安身边,两人没说话,却都觉得心里暖烘烘的。竹安看着爹和娘走在前头,爹牵着娘的手,步子虽慢,却一步是一步。他突然明白,这日子啊,就像编竹器,不用急着求花样,只要一篾一篾扎扎实实地编,该有的都会有,暖乎乎的,实诚得很。
开春后,竹棚前的空地上,新栽的竹子又冒了芽。竹安看着徒弟们忙着编竹器,小芳在旁边学着劈篾,爹和娘坐在竹凳上晒太阳,突然觉得,这就是最好的日子了——竹子在长,手艺在传,身边的人都在,比啥都强。
竹安二十一岁这年开春,还真应了小石头的话,琢磨着编顶竹花轿。他找了本老画册,照着上面的样式画图纸,轿身要编凤凰纹,轿顶得有流苏,连轿杆都得刻上缠枝纹。小芳凑在旁边看,指着图纸说:“这凤凰的尾巴得再散开点,才好看。”竹安笑着改:“听你的,将来谁嫁过来,坐这轿子准风光。”小芳脸“腾”地红了,转身去给大家泡薄荷茶,茶杯都是竹制的小盏,透着股清气。
编花轿的活主要交给小石头和栓柱,俩小子手巧,凤凰的羽毛用细竹丝编得层层叠叠,阳光底下看,跟真的似的。结巴的孩子帮着做轿底,用厚竹板拼得严严实实,还在底下加了层竹弹簧:“这……这样坐着不……不颠。”哑女在旁边缝轿帘,用的是蓝粗布,上面绣着竹子,针脚密得能数出个数。
入夏时,邻村有户人家娶媳妇,听说竹满堂在编花轿,特意跑来说想用。竹安一口答应,还让小石头在轿角挂了串竹铃铛,走起来“叮铃叮铃”响,比铜铃还脆。迎亲那天,花轿刚抬到村口,就被看热闹的人围了个水泄不通,新娘掀开轿帘瞅了瞅,笑着说:“比城里的婚纱还稀罕。”
这事一传开,好几个村都来订竹花轿,合作社忙得脚不沾地。二柱编轿杆编得手上起了泡,竹安给他找了块竹制的护腕:“戴上,别磨破了。”二柱嘿嘿笑:“没事,哥,这活干着舒坦,比在超市搬货强。”
秋天的时候,大学的竹编课要办成果展,学生们编的竹器都送来合作社,想让竹安帮忙看看。有个学生编了个竹制的书架,层板歪歪扭扭,却在角落里编了只小竹鼠,跟竹安小时候刻的那个一个样。竹安摸着小竹鼠笑:“有灵气,比我当年强。”学生红着脸说:“竹老师,我想毕业后回来跟您干。”竹安拍着他的肩膀:“随时来,竹棚里永远有你的位置。”
网店的生意越来越好,竹安雇了小芳当客服,姑娘脑子灵,回复消息又快又妥帖,还总给客户送点竹制的小书签,说是“竹满堂的心意”。结巴的孩子学着打包,虽然动作慢,却包得比谁都结实,竹盒外面总缠上好几圈竹绳,生怕路上磕着。哑女每天给大家做午饭,竹蒸笼里的馒头总比往常多几个,说是给小芳留的。
年底评先进,大家一致推选小芳,说她为合作社拉来不少回头客。奖状是竹安亲手写的,用竹笔蘸着墨,写得比刻字还认真。小芳拿着奖状,偷偷往竹安兜里塞了块自己做的芝麻糖,糖纸是竹浆做的,印着片小竹叶。
放寒假时,天降大雪,竹满堂桥的栏杆上积了层厚雪。竹安带着徒弟们去扫雪,小芳也跟着去,拿着竹制的小扫帚,扫得脸蛋通红。栓柱打趣:“小芳姐,你这哪是扫雪,是给桥栏杆挠痒痒呢。”小芳笑着追打他,竹扫帚碰在竹栏杆上,“咚咚”响,像在敲鼓。
过年贴春联,竹安让小芳在新盖的竹房门口贴,自己在旁边扶着竹梯。姑娘站得稳稳的,春联贴得端端正正,还在门楣上挂了个竹制的小福字,是她跟着哑女学编的。竹安看着她冻得发红的鼻尖,突然说:“开春教你编竹蜻蜓吧,不难。”小芳笑着点头,眼里的光比雪地里的太阳还亮。
除夕夜守岁,竹棚里摆了台新电视,是合作社集体买的,比去年的大了一圈。大家挤在一起看春晚,有个节目演手艺人编竹器,结巴的孩子指着屏幕直乐:“没……没咱编的好。”哑女往他嘴里塞了块花生糖,笑着点头。
后半夜,竹安带着大家去竹满堂桥放烟花。小芳站在他身边,烟花炸开时,竹安突然从兜里掏出个竹制的小戒指,上面编着朵小梅花,是他偷偷编了半个月的。“你……”他刚开口,小芳就红着脸接过,戴在手上,不大不小正合适。小石头在旁边喊:“明年该编真花轿啦!”大家笑得直不起腰,竹铃铛的响声混着笑声,飘得老远。
往回走时,雪地上的脚印一串连一串,像串在一起的竹节。结巴的孩子牵着哑女的手,走得慢慢的,时不时回头看看竹安和小芳,嘴角的笑意藏不住。竹安看着身边的姑娘,手里的竹灯笼晃出暖黄的光,突然觉得,这日子就像刚编好的竹花轿,看着热闹,里面装着的全是实打实的暖,一步一步,都踩在人心坎上。
开春后,竹棚前的竹林又绿了,新冒的竹笋顶着雪碴子往上蹿。竹安看着徒弟们忙着编新订单,小芳在旁边记着账,爹和娘坐在竹凳上晒太阳,突然想,这大概就是爷爷当年说的“竹满堂”——竹子满堂,人也满堂,热热闹闹,踏踏实实,过一辈子,都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