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鉴宝赌石王 > 第588章 还不花钱

第588章 还不花钱(1 / 1)

清理完桥洞,父子俩坐在桥边的竹凳上歇脚,哑女早提着竹篮在岸边等,里面装着刚熬好的姜茶,用竹碗盛着,还冒热气。竹安端着碗猛灌,姜茶辣得他直吐舌头,却还是把碗底喝得干干净净:“比学校门口卖的甜。”

秋天竹棚后面的竹林该间伐了,结巴的孩子选了几根长得密的竹子要砍,竹安抱着根竹子不让动:“这根长得直,我要留着编个竹制的书架,放我的课本。”他真就把那根竹子留了下来,裁成段,削成条,忙活了半个月,还真编出个小书架,虽然层板有点歪,却稳稳当当地立在竹棚的角落里。

“比镇上买的木头书架好看,”他摸着书架上的竹节,得意地说,“还不花钱,纯手工!”哑女在书架上摆了几本书,又放了个竹制的小台灯——是结巴的孩子编的,灯光透过竹篾,在墙上投出星星点点的影子。

年底学校办艺术节,竹安带着他的竹制玩具去参展,得了个“最佳创意奖”。颁奖那天他穿着新做的蓝布褂子,是哑女用合作社卖剩的竹布做的,领口绣着片小竹叶。他站在台上领奖,举着奖状喊:“这奖得谢谢我爹娘,是他们教我编竹器的!”

放寒假时,竹安跟着爹娘去县城的分店帮忙看店。有个小女孩指着个竹制的小木马哭,非要买,她妈说太贵了。竹安看了看,从兜里掏出个竹制的小马驹:“这个送你,比木马小,能揣兜里玩。”小女孩破涕为笑,她妈非要给钱,竹安摆摆手:“不用,咱竹满堂的东西,送朋友不要钱。”

过年贴春联,竹安非要踩着竹梯自己贴,让爹在底下扶着。他踮着脚往竹柱上糊浆糊,春联贴得歪歪扭扭,左边高右边低,却拍着手喊:“这样才好看,有年味!”结巴的孩子在底下看着,突然说:“明……明年让你自己扶梯子,我……我在旁边瞅着。”

除夕夜守岁,竹安坐在火塘边,给大家讲学校里的事,说班里有个同学家是做塑料玩具的,看见他的竹坦克,非要用三个塑料机器人换。“我没换,”他举着竹坦克,“这是我自己编的,比塑料的金贵。”

哑女往他嘴里塞了颗糖,眼里的笑像盛了蜜。结巴的孩子蹲在旁边,给竹安编明年的新书包,竹篾里掺了几根黄竹丝,编出朵小太阳的模样,在火光里闪着暖融融的光。

窗外的雪又下了,竹满堂桥的铃铛被雪埋了半截,却还在风里“叮铃”响。竹安打了个哈欠,往爹怀里靠,嘴里嘟囔着:“明年我要学编竹制的自行车,带着娘去镇上赶集……”话音未落,就打起了小呼噜。

结巴的孩子轻轻把他抱起来,往竹床走去,哑女举着竹灯笼在前面照路,灯光在雪地上拖出长长的影子,像串糖葫芦。这日子啊,就像竹安编的小坦克,看着不咋起眼,却跑得稳稳当当,带着股子往前冲的劲儿,把甜日子拉得老长,老长。

竹安十岁这年,已经能帮着合作社赶简单的订单了。扎羊角辫的姑娘给他派了个活,编竹制的杯垫,说是给咖啡馆供货的,要编出小碎花的样式。他坐在竹凳上,竹篾在手里转得溜,编出来的碎花歪歪扭扭,倒像撒了把星星,扎羊角辫的姑娘看了直乐:“就这么编,城里姑娘就爱这野趣。”

开春时,镇上要修新的文化广场,负责人来合作社订竹制的长椅,说要摆在广场边上,供人歇脚。竹安自告奋勇画图纸,在竹纸上画了个带靠背的长椅,靠背上还编了圈竹满堂桥的图案:“这样大家坐着歇脚,还能知道咱村的桥。”

结巴的孩子蹲在旁边看图纸,用竹刀敲了敲竹桌:“腿……腿得加粗,广……广场上人多,别……别压塌了。”竹安赶紧在图纸上把椅腿画得粗粗的,像四根壮实的竹根。

长椅送过去那天,广场上围了好多人,都摸着竹椅啧啧称奇。有个老头坐在椅子上,晃着腿说:“比木头椅子凉快,还带着股竹香味,得劲!”竹安站在旁边听着,胸脯挺得老高,像只斗胜了的小公鸡。

入夏的一个周末,竹安带着几个同学来合作社玩。他给同学演示编竹蜻蜓,竹片在手里削得薄如纸,三两下就编出个,往空中一扔,飞得老远。同学们看得直咋舌,有个小胖墩说:“竹安,你教我编呗?我用变形金刚跟你换。”竹安摇摇头:“不用换,我教你,咱竹满堂的手艺,乐意教给实在人。”

那天中午,哑女给孩子们做了竹制蒸笼蒸的馒头,就着腌菜吃,个个吃得肚皮溜圆。小胖墩抹着嘴说:“比我妈做的面包好吃,有股清香味。”竹安听了,往他兜里塞了个竹制的小蒸笼模型:“拿回去给你妈看,让她也学着做。”

秋天的时候,合作社接了批给酒厂编竹制酒篓的活,要装新酿的米酒。结巴的孩子在编酒篓的内胆,用厚竹篾编得密密的,还刷了层蜂蜡:“这……这样不漏酒,还……还能让酒带上竹香味。”竹安在旁边帮忙削竹篾,削得手上起了个水泡,却不让娘看,偷偷用竹布裹着,说“这点疼算啥,爹手上的茧比这水泡硬”。

酒篓送过去,酒厂老板当场开了坛酒试装,酒顺着竹篓的缝隙渗出来点,在地上积了小一滩,酒香混着竹香,飘得老远。老板拍着结巴的孩子肩膀说:“你这手艺绝了,明年的酒篓还找你家订!”竹安在旁边听着,比自己得奖还高兴,拉着爹的手说:“咱再多编点,让全县的酒厂都用咱的竹篓。”

年底学校要办新年晚会,老师让竹安表演个节目,他说要表演编竹器,现场编个小竹篮。晚会那天,他站在舞台上,竹篾在手里翻飞,台下的家长们看得直鼓掌。编到一半,他突然说:“我爹编竹器时,总爱说‘慢工出细活’,我娘绣竹子时,针脚比竹篾还密,他们教我的,不光是手艺,是实在。”

台下的结巴的孩子和哑女,眼圈都有点红。

哑女从兜里掏出块竹制的小牌子,上面刻着“竹满堂”三个字,是竹安刚学刻字时给她刻的,她一直带在身上。

放寒假时,竹安跟着爹去山里砍竹子,碰上邻村的王大爷,背着捆柴往家走,喘得直费劲。

竹安赶紧跑过去帮忙,把柴捆挪到自己肩上,虽然压得龇牙咧嘴,却硬是帮王大爷送到家。王大爷要给他塞糖,他摆摆手:“大爷,不用,我爹说,见人有难处搭把手,是咱竹满堂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