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愣了下,随即大笑:“当然能,这才叫珠联璧合!”
文化节的竹制小火车,被镇上的幼儿园借去当教具。
孩子们坐着小火车学数数,一节车厢、两节车厢,数得特起劲儿。
园长给竹满堂送了面感谢信,说“这小火车比任何玩具都管用,孩子们还学会了爱护竹器”。
结巴的孩子把感谢信贴在墙上,就在锦旗旁边,说“这……这是大家的功……功劳”。
新学员寄来的竹星星,在旁边晃啊晃,像在点头。
秋天摘酸枣的时候,结巴的孩子带着学员们去后山。
他编了个竹制的小梯子,能架在矮树上摘高处的果子。
坐着轮椅的小姑娘举着竹篮,在底下接,笑得咯咯响。
有个孩子爬梯子时差点摔下来,被孩子一把拉住。
“慢……慢点,安全当……当紧。”他说着,自己先把梯子扎得更稳了。
那天摘的酸枣,酸得人咧嘴,却没人舍得吐,说“这是自己摘的,甜着呢”。
竹溪网购了批彩色的竹条,红的、绿的、黄的,像彩虹落在竹满堂。
结巴的孩子用彩色竹条编了只凤凰,尾巴拖得老长,五颜六色的。
坐着轮椅的小姑娘看了,说:“小师傅,能教我编只彩色的蝴蝶不?”
他赶紧点头,手把手地教,竹条在两人手里翻飞,像在跳舞。
蝴蝶编好那天,小姑娘把它别在轮椅上,说“这样我走到哪儿,蝴蝶就飞到哪儿”。
冬天第一场冻,院里的水缸结了层薄冰。
结巴的孩子和学员们在冰上放竹制的小冰车,车轱辘是竹圈做的,滑得飞快。
妹妹举着竹制的小鞭子,在旁边喊“驾”,像个小赶车的。
有个孩子的冰车翻了,趴在冰上笑,半天不起来。
孩子走过去拉他,自己也滑倒了,俩人手拉着手在冰上打滚,笑声震得冰碴子掉下来。
跨年夜,新学员没回来,却寄了个包裹,里面是个竹制的大灯笼。
灯笼上编着三个小人,一个结巴的孩子,一个举着相机的妹妹,一个坐着轮椅的小姑娘,旁边还有个歪歪扭扭的火箭。
附了张纸条:“我……我画不好,就……就编出来了,想……想你们。”
结巴的孩子把灯笼挂在最高处,点亮时,三个小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在跳舞。
满棚的人看着,突然都不说话了,就那么笑着,眼里闪着光。
新年第一天,结巴的孩子在院里种了棵梅花树,就在新学员的竹苗旁边。
他说:“竹……竹子耐寒,梅……梅花也耐寒,它……它们能当……当朋友。”
妹妹在旁边插了块竹牌,写着“竹梅之交”,字是照着字典描的。
坐着轮椅的小姑娘,用彩色竹条编了只小鸟,挂在梅花树上。
“这样它们就不孤单了,”她说着,伸手摸了摸竹苗的叶子,“等竹子长高了,小鸟就能在上面做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