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这想法本意或许不坏。(2 / 2)

马谡既是献策之人,由其驻守倒也合适。

见诸葛亮仍有迟疑,马谡郑重道:先生明鉴,学生岂敢以军国大事儿戏。

“老师若是不信 , 愿当面立下军令状!”

“若守不住石锤山, 甘愿受军法处置!”

……

马谡的兄长马良,在江夏之战中随刘备一同阵亡。

马良作为江夏马家长子,素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

虽非神话中的神笔马良,

但与诸葛亮年岁相仿,乃是多年故交。

自马良死后,诸葛亮待马谡如亲弟。

此刻见马谡执意立状,诸葛亮不禁动容。

幼常,不必如此。

诸葛亮轻叹道。

马谡却坚持己见:

丞相,末将此前未曾领兵。

若贸然统军,恐将士不服。

立此军令状后,

既可激励末将,亦可服众。

诸葛亮只得默许。

他对马谡的才能确有信心,

只是欠缺实战经验。

见马谡如此坚决,

诸葛亮不便再劝。

最终拨付两万兵马,令其驻守石锤山。

……

与此同时

曹舒率军南下葭萌关后,

迅速展开部署。

凭借暗卫提供的情报,

加上高清地图辅助,

虽不敢说了如指掌,

但至少不会迷失方向。

不过,

踏入蜀地后,

曹舒突发奇想:

何不让邓艾走阴平小道奇袭成都?

可惜阴平位于汉中,

此计暂不可行。

然而邓艾与姜维胆识过人,

竟先后 欲寻小路偷袭成都!

曹舒正欲安排,

暗卫急报:

马谡已立军令状,

率两万兵马进驻石锤山,

若失守甘愿受罚。

曹舒一时语塞。

历史的轨迹似乎总有其自我修正的力量?

即便因他的干预,许多事情已偏离原本的方向。

可有些人依旧执迷不悟,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

比如马谡。

军令状?呵,熟悉的戏码。

石锤山的地势与街亭如出一辙,皆是易守难攻的险要之地。

但能否守住,全看将领的本事。

若换作郝昭这等善守之将,自然不在话下。

至于马谡……难说。

思及此,曹舒当即下令:邓艾、姜维各率一支蛮兵,绕至石锤山后方,断其水源与粮道。

正面强攻的任务,则交给了张合。

这也是曹舒的一点恶趣味——

让张合击败马谡,岂不比亲自出手更有格调?

况且,张合是何等人物?马谡又算什么?

二人实力悬殊,天壤之别。

再加上邓艾、姜维从旁策应,此战张合想输都难。

……

石锤山上,马谡布阵已毕。

曹军南下,他心中暗喜。

对年轻气盛的马谡而言,此战正是扬名立万的绝佳机会!

毕竟,此次曹军主帅是曹舒——

连先主刘备都未能击败的对手。

若他能一举击溃曹舒……

想到这里,马谡愈发亢奋,彻底放飞自我。

他将副将王平赶到山脚,不屑道:

“王平,你大字不识,懂什么兵法?”

“老老实实在山下守着便是。”

王平虽出身行伍,却不愚钝。

马谡的傲慢令他愤懑。

显摆学问?有何意义!

更令他不安的是,心底隐约泛起一丝不祥的预感。

王平心中暗想,这马谡或许是个只会坏事的主儿。

不过,他自然不会当面和马谡说这些。

毕竟马谡早已立下军令状,又是丞相的门生。

若直言不讳,恐怕还会惹得马谡恼怒。

于是,王平索性带着少量兵马,下山驻守,省得麻烦。

而马谡的荒唐举动,很快接二连三地出现。

赶走王平后,马谡便命人在山上大张旗鼓地扎营。

明明有些营帐根本用不上,他却仍坚持派人驻扎。

说到底,除了显摆,更多的是想收买人心。

马谡从书中学到,善待将士能让他们更加拥戴自己。

于是,他便下令多搭帐篷,好让士兵们睡得宽敞些。

这想法本意或许不坏。

可马谡却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

帐篷又不是他自己动手搭的,全得靠士兵们出力。

结果,将士们本就因行军疲惫不堪,还得额外搭建营帐。

更倒霉的是,老天爷似乎也看不下去了,偏在这时下起了大雨。

“哗啦啦——”

雨水倾盆而下,士兵们无处可躲,浑身湿透。

这下,士气非但没提升,反倒让众人对马谡更加不满。

有些性子直的士兵甚至直接骂他靠关系上位,只会折腾人。

马谡气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