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 > 第155章 莫非本公子统御之能尚不及孙权?"

第155章 莫非本公子统御之能尚不及孙权?"(2 / 2)

有功者赏,有过者罚。

受罚的自然是河南世家。

虽然此次河南世家未如河北世家般元气大伤,但曹操仍对他们施以惩戒,以示平衡。

司徒一职由王朗接任。

这意味着青徐世家这一新兴势力,开始在曹营占据一席之地,与河南、河北世家形成鼎立之势。

大朝会尾声,刘曦以天子之名,为曹舒赐婚。

当然,这所谓的圣意,明眼人都知道是曹操借皇帝之名行事。

听闻曹舒将迎娶荀采,王朗等人神色微变。

但很快,他们又振奋起来。

荀采虽是正室,但王元姬亦被册封为诰命夫人,虽为侧室,地位却非同寻常。

王朗等人对此感激不尽,更加坚定了追随曹舒的决心。

“丞相,尚书令乃朝廷要职,不可空缺……”

大殿中,一道洪亮的声音突然响起。

群臣纷纷屏息,想看是谁如此不识时务。

难道不知今后的尚书令之职,将由新任司空兼任吗?

曹操也面露讶异。

朝堂之上,怎会有如此不通情理之人?

定睛一看,发声者竟是程昱!

老曹心头一震。

程老头与他相交近三十载,虽性情固执,却向来通晓人情世故。

此刻突然发难,实在反常。

面对众人质疑的目光,程昱恍若未觉,继续进言:

尚书令一职关系重大,丞相需早作决断。

老曹几乎要笑出声来。

这老家伙今日吃错药了?

莫非年岁大了反倒要任性一回?

未及开口,程昱又抢先道:

老臣举荐舒公子身边的鲁子敬出任此职!

此言犹如惊雷炸响。

鲁肃自江东投奔,追随曹舒之事,曹营上下皆知。

但无论如何,他终究是个无根无萍的外来者。

无论是青徐豪族、河北世族,抑或河南门阀,皆对其心存芥蒂。

这般处境,恰似蜀汉末年的姜维。

益州谯周等人厌之,荆州诸葛瞻恶之,唯有同为降将的王平、夏侯霸与之交好。

鲁肃之才,毋庸置疑。

即便众人不愿承认,亦不得不服。

然庙堂之上,终究讲究门第背景。

在曹营诸公看来,能容鲁肃立足已是格外开恩。

岂能容其位居众人之上?

曹舒与祖父交换眼神。

老曹以目相询,少年微微摇头。

程昱此举,竟是自作主张!

祖孙二人旋即会意。

鲁肃确是曹舒麾下最得力的文臣。

虽不及曹操与荀彧的黄金组合,却远胜寻常搭档。

更何况——

对曹营世家而言,鲁肃上位自然非其所愿。

但对曹舒来说,此举利远大于弊。

其一,鲁肃无派系背景,处事可持中守正。

其二,其治国之才当世罕有。

接替荀彧执掌尚书台,绰绰有余。

更难得的是,鲁肃年岁较之荀彧、曹操年轻许多。

鲁肃虽年近五旬,却仍精力充沛,在尚书令任上再履职十余年毫无压力。届时他自可从容引退,将重任交付给年轻才俊。

丞相明鉴!程昱此议包藏祸心!

荀令君方才卸任,朝中尚无胜任尚书令之人选。

纵需新选尚书令,亦不当由程昱举荐。

河南世族已然乱了方寸。此番司马氏之乱令其元气大伤,眼见青徐世族日渐得势,尚书令之位对其愈发紧要。在他们看来,此位合该由河南世族内定。

即便另选贤能,也该从河南世族中择取,岂容程昱这老儿推举籍籍无名的鲁肃?

河北世族亦面露难色。曹操虽居丞相之位,实已行天子之权。而尚书令一职,恰似代行丞相权柄。河北世族因叛乱折损颇重,正需借此要职重振声威。

纵不能得偿所愿,亦绝不容外人染指!

青徐世族虽未置一词,眉宇间却尽显对鲁肃任职的不满。

转瞬间,举荐鲁肃的程昱已成众矢之的。

面对群臣非议,程昱从容笑道:诸公若觉鲁子敬不堪此任,不妨直言。

哼!鲁肃曾任孙权帐下大都督。河南世族中一名御史冷脸出列,若其就任后仍念旧主,岂非损我大汉利益?

不待程昱应答,曹舒已含笑开口:听御史之意,莫非本公子统御之能尚不及孙权?

这顶大帽子当头扣下,那御史慌忙辩解:下官绝非此意!

当朝谁敢非议曹舒?这位少主在曹营威望仅次于曹操。而曹操年事已高,曹舒未及弱冠,来日方长。

曹营未来三十年的权柄,必将牢牢掌握在曹舒手中。

那名御史狼狈退下的场景,让青徐世家与河北世家彻底打消了弹劾程昱的念头——鲁肃可是曹舒的心腹,谁还敢触这个霉头?

曹舒锐利的目光扫过三大世家众人,朗声道:本司空认为鲁子敬接任尚书令天经地义,更何况这还是荀令君的意思。诸位若有异议尽管提。他忽然话锋一转,朝会本就是让诸位畅所欲言,好让本司空知道该解决哪些人。

满朝文武闻言色变,唯独曹操露出赞许的笑容。这位继承人的铁腕手段,竟比当年的他更胜一筹。

河南世族的代表们暗自叹息。既然无法动摇曹舒的地位,不如早些谋划如何向新主效忠。

散朝后,曹操在丞相府意味深长地问道:舒儿,让鲁肃执掌尚书台自然无妨。不过元让他们年事已高,你准备让谁来接掌兵权?

此刻夕阳斜照,将祖孙二人的身影拉得很长。夏侯惇、曹仁等老将确实到了该交棒的时候,唯有夏侯渊尚能再战十余年。

曹营若缺乏合适的宗室将领接替,不仅曹操不放心,连将领们也会感到不安。

曹营的政权此前主要由河南世家掌控,但兵权始终牢牢掌握在曹操和夏侯氏、曹氏宗室将领手中。这一传统在历史上也延续了下来,从曹操时期的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到曹丕时代的曹休、曹真、夏侯尚。

此刻曹操最关心的正是兵权传承问题。虽然外姓将领能力出众,但在曹操心中,始终不如曹氏和夏侯氏宗室将领可靠。血缘关系在这个时代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