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1 / 2)

曹舒在老曹心中向来不是冲动鲁莽之人。

出于对孙子的信任,老曹选择静观其变。

他顺便想看看,曹舒突袭陈府和崔府的举动,会引发其他世家怎样的反应。

他想知道,是否会有世家在这关键时刻铤而走险。

然而,这群人全都畏缩不前。

竟无一人敢站出来发声。

这让老曹颇感无趣。

数日前,从杨修口中确认崔琰是谋害曹舒的幕后 后,老曹本打算立即动手。

但转念一想,崔琰背后必有同谋。

若能借崔琰引出其他心怀不轨的世家,岂不一举两得?

于是,老曹并未急于处置崔琰,而是暗中令校事府搜集更多证据,准备放长线钓大鱼。

可没想到——

他的布局尚未完成,曹舒却已抢先收网!

对此,老曹深感欣慰。

果然后生可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他看来,曹舒突袭陈府和崔府虽显激进,但效果立竿见影。

“杀伐果断,有枭雄之风。”

“不愧是我曹家的血脉!”

老曹放声大笑,毫不担心此事难以收场。

即便曹舒无法善后,他也会替孙子铺平道路。

然而——

老曹心情畅快,却有人愁眉不展。

比如曹家三子。

自老曹命许褚率虎卫军将他们软禁后,几人便如坐针毡。

尤其是曹植。

崔琰谋害曹舒一事,他虽未直接参与,却也知情。

与一心争权的曹丕不同,曹植更渴望得到老曹的认可。

常言道,未曾拥有便不会失落。

像曹丕,早已习惯老曹的冷眼相待,甚至觉得理所当然。

曹植与众不同!

他天赋异禀,自幼便才华横溢,常得曹操称赞。年少时所作诗篇,屡屡令曹操惊叹。然而好景不长,曹操的宠爱逐渐转向曹冲。曹冲离世后,曹舒又崭露头角,成为曹操的心头肉。曹植则如被打入冷宫,备受冷落。

巨大的心理落差让曹植郁郁寡欢。更令他痛心的是,他曾倾心的甄宓被曹丕夺走,还生下了曹舒。种种积怨之下,曹植对曹舒的恨意甚至超越了曹丕。

得知崔琰欲除掉曹舒时,曹植并未阻拦。但他生性谨慎,拒绝了崔琰的拉拢,只承诺保守秘密。自曹操派虎卫军控制诸子府邸起,曹植便坐卧难安。

当府外虎卫军撤离时,曹植刚松口气,府门却被猛地推开。来者正是杨修。曹植急忙拉住他问道:德祖,外面情况如何?可怜他尚不知杨修已投靠曹舒,仍视其为心腹。

杨修宽慰道:公子勿忧,只要您未参与其中,应当无恙。这话让曹植神色变幻。杨修见状生疑,他原以为曹植与崔琰谋划无关,此刻却察觉异样。若曹植真卷入此事,盛怒之下的曹操恐怕不会轻饶。

杨修急忙追问:公子可知虎卫军为何围府?曹植的点头让杨修面色骤沉。他明白,此事将彻底断送曹植的继位可能。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曹植对 毫不知情。

若曹植早已知晓内情,甚至参与其中。

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不仅曹植本人,整个河北世家都将面临一场惊天巨变!

…….

看着杨修陷入沉思,曹植焦急地呼唤道:

德祖,德祖,你这是怎么了?

杨修回过神来,整了整衣冠,长叹一声:

公子,望您珍重。

在下还有要事在身。

说完便向曹植行礼告退。

目送杨修渐行渐远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