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潮退之后(2 / 2)

这男子名叫顾青,曾是江湖上有名的侠客,如今是沈墨轩的幕僚兼护卫。多年前,沈墨轩偶然救过他一命,从此顾青便誓死相随。

“事情我都听说了。”顾青直入主题,“江淮之行,凶多吉少。”

沈墨轩点头:“所以特来请教先生。”

顾青引他入室内,二人对坐。

“吕维在江淮经营多年,门生故旧遍布官场。你此行,明为巡视盐务,实则是入虎穴取虎子。”顾青神色严肃,“我已安排了几个人,先行前往江淮打探消息。”

沈墨轩感激道:“多谢先生。”

顾青摆手:“分内之事。不过,我得到消息,吕维已派他的义子吕文德提前返回江淮布置。此人阴险狡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你须格外小心。”

“吕文德...”沈墨轩沉吟,“我听说过此人,据说手段狠辣,曾为吕维处理过不少棘手之事。”

“不止如此。”顾青压低声音,“据说他与江淮一带的江湖势力也有往来,甚至暗中圈养死士。你此去,不仅要防备明枪,更要警惕暗箭。”

沈墨轩神色凝重:“先生认为,我该如何应对?”

顾青从袖中取出一枚令牌:“这是我旧日信物,你带到江淮,若有危急,可去‘听雨楼’找楼主柳三变,他见令如见我,必会相助。”

沈墨轩接过令牌,只见上面刻着一只展翅雄鹰,栩栩如生。

“另外,”顾青又道,“我已挑选了十名好手,暗中随行保护。他们会扮作商人、旅客,一路相随,但你仍须自带护卫,以障人耳目。”

沈墨轩点头:“我已挑选了二十名府中好手,再加上陛下派的护卫,明面上已有三十余人。”

“不够。”顾青摇头,“至少再加二十人,分作明暗两队。明队护卫,暗队探路。每到一地,必须先派人查探情况,确定安全后再行进驻。”

沈墨轩虚心接受:“就依先生所言。”

顾青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墨轩,你比从前更加谨慎了。记得你刚入朝时,意气风发,以为凭一腔热血便可改变朝局。如今终于明白,政治这场游戏,步步惊心。”

沈墨轩苦笑:“付出的代价不小。几位好友因我受牵连,若不是及时应对,恐怕早已家破人亡。”

“成长总要付出代价。”顾青淡淡道,“重要的是,这些代价没有白费。你现在更加明白权力的本质,也更加清楚自己要走的道路。”

二人又商议良久,直至午时,沈墨轩才告辞离开。

返回沈府的路上,他闭目沉思。顾青的消息证实了他的担忧——吕维在江淮的势力远超想象,此行必将危机四伏。

“老爷,到了。”不知过了多久,车夫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沈墨轩下车,刚步入府门,管家便匆匆迎来:“老爷,宫里来人了,正在花厅等候。”

沈墨轩心下一凛,整理衣冠,快步走向花厅。

厅内,一名内侍正品茶等候,见他到来,起身笑道:“沈大人,咱家奉陛下之命,特来传口谕。”

沈墨轩躬身行礼:“臣接旨。”

内侍清咳一声:“陛下口谕:沈爱卿三日后前往江淮,巡视盐务,关系重大。特赐尚方宝剑一柄,准你先斩后奏,望卿不负朕望,肃清盐政,整顿吏治。”

沈墨轩心中震动,忙叩首谢恩:“臣领旨,必竭尽全力,不负圣恩。”

内侍扶起他,从随从手中取过一柄装饰华丽的宝剑,交到沈墨轩手中,随即压低声音:“沈大人,冯公公让咱家带句话给您——江淮水浑,小心行事。”

沈墨轩眼神微动,冯保这是示好还是警告?或者兼而有之?

他不动声色地塞过一锭银子:“多谢公公告知,下官谨记。”

送走内侍后,沈墨轩手持尚方宝剑,心情复杂。陛下赐此特权,表面是信任重用,实则也将他推至风尖浪口。先斩后奏之权,用得不当,反会成为日后政敌攻击的把柄。

更何况,冯保的态度暧昧不明,这位司礼监掌印太监与吕维关系密切,为何又派人提醒自己?

回到书房,他召来心腹,吩咐加强府中戒备,同时加快准备江淮之行的各项事宜。

接下来的两日,沈府上下忙碌异常。沈墨轩白天会见各方人士,部署安排;夜晚则与苏芷瑶、陈砚舟等人密谈,分析局势。

出发前夜,沈府举行了一场小型家宴,只有沈墨轩、苏芷瑶和陈砚舟三人。

席间,陈砚舟带来最新消息:“我得到密报,吕文德已在江淮布下天罗地网,就等你前去。据说他收买了几名盐枭,准备制造事端,嫁祸于你。”

苏芷瑶闻言色变:“如此凶险,可否向陛下陈情,取消此行?”

沈墨轩摇头:“圣旨已下,岂能更改?再说,若因畏惧而退缩,正合吕维心意。”

陈砚舟点头:“墨轩说得对,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过,我们也可将计就计。”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名单,“这是我这些年来收集的,江淮地区可信任的官员和商贾名单。你到那里后,可暗中与这些人联系。”

沈墨轩接过名单,仔细收好:“有劳陈兄。”

宴毕,陈砚舟告辞。沈墨轩与苏芷瑶并肩站在院中,望着满天星斗。

“明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苏芷瑶轻声道。

沈墨轩搂住她的肩:“最多三月,我必回来。”

苏芷瑶靠在他肩上:“我已传书江淮各商号,要他们全力相助。另外,三日后,我也会以巡视商号为名,前往江淮。”

沈墨轩一愣:“你要去?可是...”

“我不是与你同行。”苏芷瑶解释道,“我会晚几日出发,以商号事务为掩护。这样既不会引人注目,又能在你需要时及时相助。”

沈墨轩心中感动,知道她已下定决心,不再劝阻,只轻声道:“务必小心。”

次日清晨,沈府门前车马齐备,随行护卫整装待发。

沈墨轩与苏芷瑶告别,二人相视无言,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保重。”最终,苏芷瑶只轻声道,为他整理了一下披风。

沈墨轩点头,转身上马。随着一声令下,车队缓缓启动,驶向城门。

苏芷瑶站在府门前,直到车队消失在长街尽头,仍久久伫立。

出城十里,有一长亭。沈墨轩远远便看见亭中有一人影。近前一看,竟是多日未见的故人——已被贬为庶民的前盐铁使杜如晦。

“杜公?”沈墨轩惊讶下马,“您怎么在此?”

杜如晦苍老了许多,但眼神依旧锐利:“听说你要去江淮,特来相送。”

沈墨轩忙请他入亭坐下:“杜公有何指教?”

杜如晦从怀中取出一本账册:“这是我当年在任时,私下记录的江淮盐务真相。其中涉及诸多官员贪腐证据,包括吕维门下众人的不法行径。我本打算有朝一日面呈陛下,如今...就交给你了。”

沈墨轩郑重接过:“多谢杜公信任。”

杜如晦长叹一声:“江淮盐政之弊,积重难返。你此去,不仅面对明枪暗箭,更要面对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切记,有时退一步,方能进两步。”

沈墨轩点头:“晚辈谨记。”

送别杜如晦后,沈墨轩重新上路。他翻阅着那本账册,越看越是心惊。其中记录的贪腐数额之巨,牵连官员之多,远超他想象。

正当他沉浸其中时,马车突然停下。

“大人,前方有情况。”护卫统领来报。

沈墨轩掀帘望去,只见前方道路上,横着一具尸体。

他心中一凛,刚欲下令绕行,突然四周箭如雨下!

“保护大人!”护卫们纷纷拔刀,围住马车。

沈墨轩握紧尚方宝剑,心知江淮之行的第一场考验,已提前到来。而这,仅仅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