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注意到钟表顶部有一个装饰性的小阁楼结构,空间狭小。他利用修复过程中收集到的一些边角料——极细的铜丝、一小片弹性良好的钢片,以及之前为观察釉色而准备的一点矿物颜料,极其精巧地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机械小鸟。小鸟通过一组微小的杠杆与报时机构相连。当整点报时敲响的同时,杠杆会触动机关,小鸟会从阁楼小窗中弹出,点头鸣叫(通过钢片振动发出类似鸟鸣的清脆声响)三下,然后缩回。
这个“报时小鸟”的结构,借鉴了他前世见过的某些八音盒和自动人偶的原理,虽然简单,但在完全依靠手工和有限工具的情况下完成,堪称奇迹。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当黎明再次降临时,沈墨轩终于完成了所有的修复和改进工作。他小心翼翼地将最后一个齿轮安装到位,合上盖板。
他深吸一口气,找到上发条的钥匙,轻轻拧动。
“咔哒……咔哒……”
先是发条被拧紧的细微声响,紧接着,停滞已久的钟摆开始轻微晃动,然后规律地摆动起来!齿轮组发出轻微而悦耳的“沙沙”声,指针开始缓缓移动!
“铛——铛——铛——”
当时针指向辰时(上午七点)的瞬间,洪亮的报时声准时响起!与此同时,钟顶小阁楼的窗户“啪”地一声弹开,那只用铜丝和钢片制成的、涂着彩漆的机械小鸟倏然探出头来,清脆地“鸣叫”了三声,然后灵巧地缩了回去,窗户随之关闭。
成功了!不仅修复如初,还增添了如此灵巧可爱的功能!
沈墨轩看着那重新焕发生机、甚至更胜从前的自鸣钟,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他知道,他投出的这颗问路石,已经准备好了。
他没有耽搁,立刻写了一封极其谦恭的短笺,只说蒙陛下恩赐“旧玩”解闷,自己略尽绵力,已将其修缮完毕,并稍作点缀,不敢专美,特此奉还。他将短笺连同修复一新的自鸣钟,依旧通过那名小太监的渠道,悄无声息地送回了宫中。
接下来,又是等待。但这一次的等待,与之前那种被动、绝望的等待截然不同。这一次,他手握利器,心怀希望。
消息传来得比想象中更快。就在自鸣钟送回的当天下午,福宁殿内,仁宗皇帝赵祯正在批阅奏章,近侍太监将那架焕然一新的自鸣钟小心翼翼地呈了上来,并低声禀报了缘由。
赵祯放下朱笔,目光落在那个熟悉的钟上。当他看到指针规律行走,听到准时报时的洪亮钟声,尤其是看到那只突然弹出、鸣叫三声后又灵巧缩回的机械小鸟时,他那张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毫不掩饰的惊讶与欣赏。
他围着自鸣钟走了两圈,亲自拧动发条,听着那清脆的机括声,看着那精妙的联动,眼中闪烁着孩童般的好奇与喜悦。他并非痴迷玩物丧志的昏君,但他确实欣赏这种凝聚了智慧与匠心的“巧技”。
把玩良久,赵祯才缓缓坐回御座,手指轻轻敲打着那只刚刚报过时、此刻静静栖息在阁楼里的小鸟(模型),仿佛陷入了沉思。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自鸣钟规律的“滴答”声和铜漏的滴水声交织。
良久,皇帝似乎是无意地,对着侍立在侧的心腹老太监,发出了一声若有若无的轻叹,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回荡在寂静的殿宇中:
“有此巧思,用于正途,亦是国器啊……”
皇帝这句“有此巧思,用于正途,亦是国器”的感叹,究竟是何深意?是对沈墨轩能力的认可,还是对其未来用途的期许?这句评价传出,将在朝堂引起怎样的连锁反应?一直攻击沈墨轩“奇巧淫巧”的保守派,将如何应对皇帝态度的微妙转变?沈墨轩凭借修复自鸣钟赢得了一丝帝心,但这丝好感,能否抵挡住“宫闱旧案”等更凶险的暗箭?通往“栖梧庄”与秦昭雪会面的时机,似乎也因这一变故而变得更加微妙与紧迫。真正的博弈,才刚刚进入更深的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