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瑶台决断(2 / 2)

一股从未有过的勇气与决绝,自苏芷瑶心底升腾而起,压过了恐惧与彷徨。她不能像家族期待的那样,明哲保身,冷眼旁观。她必须做点什么,哪怕力量微薄,哪怕希望渺茫,哪怕……会因此触怒家族,付出代价。

她深吸一口气,走到书案前,铺开信笺。她没有写任何可能授人以柄的敏感内容,只是以苏家小姐的身份,给自己那位嫁入某位与苏家交好、且对海外贸易颇感兴趣的郡王府的姑姑,以及几位与苏家关系密切、在士林中颇有清望的诰命夫人,写了几封看似寻常问候、实则暗藏机锋的信。

在信中,她并未直接为沈墨轩辩白,而是以一种天真未凿、向往新奇的口吻,“无意间”提及听闻海外贸易利润丰厚,能带来诸多大宋未有之珍物,若经营得当,于国于民皆有大益。她“惋惜”地表示,可惜如今朝中对此非议颇多,使得此等利国利民之举步履维艰。她巧妙地避开了沈墨轩的名字,却将“海外拓殖”与“利国利民”挂钩,潜移默化地淡化其“威胁”,强调其“益处”。

同时,她动用了自己作为苏家嫡女,多年来积攒的一些人脉和资源——主要是通过母亲那边的一些亲戚,以及几位与她交好、其父兄在朝中担任中低级官员的闺中密友,以“闲聊”、“打听”的方式,委婉地传递出沈墨轩之事或有隐情,可能是朝中党争波及的信号,试图在更广泛的圈子里,制造一种观望和怀疑的舆论氛围。

她知道,这些举动如同螳臂当车,在巨大的政治风暴面前微不足道。她也知道,这些举动不可能完全瞒过家族的眼睛。但她还是去做了。这是她目前唯一能想到的,也是她敢于去做的,为那个被困在风暴中心的男子,所能尽的最大努力。

她的努力,并非全无效果。在一些原本就对保守派过分上纲上线感到不满,或是对海外贸易利益有所期待的皇亲国戚、中间派官员心中,确实投下了一丝疑虑的涟漪。虽然不足以改变大局,但至少让“严惩沈墨轩”的呼声,不再像之前那样一边倒,为沈墨轩争取到了一点极其宝贵的、让部分人选择暂时观望的喘息空间。

然而,这点微小的波澜,终究无法掩盖她“忤逆”家族意志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就在她送出最后一批信件后的那个下午,一名神色严肃的老管家来到了“瑶台”之下,躬身传达了一个让她心头一沉的消息:

“小姐,老爷请您立刻去书房一趟。”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苏芷瑶整理了一下微皱的衣裙和有些散乱的发髻,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看起来镇定一些,然后跟着老管家,走向那座象征着苏家最高权力、也往往意味着严厉训诫的书房。

书房内,苏文渊背对着门口,负手立于窗前,望着窗外那棵叶子已落尽的老槐树。他的背影挺拔,却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沉重与压抑。

听到女儿进来的脚步声,他缓缓转过身。他的脸上没有往日的温和,只有一片化不开的阴沉,目光锐利如刀,直直地刺向苏芷瑶,声音低沉,带着山雨欲来的风暴:

“瑶儿,你可知,你近日所为,可能将整个苏家,拖入万劫不复之地?”

苏文渊的质问如同惊雷!他显然已经知晓了苏芷瑶暗中相助沈墨轩的举动。面对盛怒的父亲和家族存亡的压力,苏芷瑶将如何应对?她是会屈服于家族意志,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苏文渊又会如何处置这个“胆大妄为”的女儿?而与此同时,朝堂上关于“宫闱旧案”的风波正在持续发酵,沈墨轩的命运似乎正朝着更加不可预测的深渊滑落……这对苦命鸳鸯,能否度过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