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龙泉窑火(2 / 2)

他顿了顿,提出具体建议:“晚生以为,或可尝试几点:第一,更精细地控制釉料研磨程度,确保其均匀细腻;第二,在现有釉料基础上,尝试微调某些辅料的配比,比如尝试加入极少量含有不同微量元素的矿石粉末,看看是否能激发不同的呈色效果;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改进烧窑工艺。可否在窑内不同位置,设置多个观测点,更精确地掌握各区域的温度与气氛变化?甚至,尝试分段烧成,在不同阶段刻意营造不同的窑内气氛,或许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些建议,有些触及了技术核心,有些则指向了管理流程的精细化,尤其是“分段烧成”和“多观测点”的想法,简直是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工棚内一片寂静。几位老师傅面面相觑,眼中既有豁然开朗的兴奋,也有将信将疑的谨慎。沈墨轩说的听起来极有道理,甚至直指要害,但这毕竟打破了他们沿袭多年的老法子,万一失败,浪费的又是一窑的瓷坯和柴薪,以及宝贵的时间。

曾焕仁眉头紧锁,内心激烈挣扎。贡品交付期限日益临近,他已没有太多试错的机会。但沈墨轩所言,又确实是他从未想过的新思路,而且听起来并非无的放矢。

良久,他猛地一跺脚,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死马当活马医!就依沈公子所言,我们试上一试!需要什么,沈公子尽管吩咐!只是……时间紧迫,我们最多只能试烧一窑!”

压力,瞬间来到了沈墨轩这一边。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曾家窑的历史工艺,寻找可能的灵感,沈墨轩请求查阅窑场留存的古老记录。曾焕仁此刻已将他视为救命稻草,自然应允,让管事将他带往窑场后院一间堆满杂物和故纸的藏书室。

藏书室内光线昏暗,弥漫着陈年纸墨和灰尘的味道。架子上、箱笼里,堆满了历代窑主的笔记、账册、图样以及一些与烧窑相关的杂书。沈墨轩如同寻宝一般,耐心地翻阅着这些沾满历史尘埃的文献。

大部分记录都是关于瓷土产地、柴薪消耗、烧成记录等琐事,或是早已熟知的传统配方。就在他有些失望之际,在一箱压在最底层、几乎被虫蛀殆尽的废纸中,他发现了一本纸质特殊、以油布包裹、残缺不全的线装笔记。

笔记的封面已经遗失,内页的字迹是一种古朴遒劲的隶书,并非近世笔法。其中一页,提到了数种奇特的釉料添加剂,大多闻所未闻。而最吸引沈墨轩目光的,是其中一段关于某种名为“异星石”的记载:

“……琉华之巅,有石异色,夜泛微光,质坚而脆,碾粉入釉,可得天青异色,澄澈如玉,然极难控,火候稍偏,则釉裂器毁,十不存一,故秘而不宣,几成绝响……”

异星石?夜泛微光?入釉可得天青异色?

沈墨轩的心跳骤然加速!这描述,与他所知地球上的任何矿物都对不上号!难道这个世界,真的存在某种未知的、具有特殊性质的矿物?这“异星石”,是否就是曾家祖上偶尔烧出绝品青瓷,却又无法稳定复现的关键?也是如今贡品要求的那种极致釉色的答案?

他小心翼翼地捧着这本残破的笔记,如同捧着一件稀世珍宝。

线索,似乎指向了那座名为“琉华”的山峰之巅。

神秘的“异星石”究竟是什么矿物?它真的存在于琉华山顶吗?沈墨轩能否找到它?即便找到,又该如何克服笔记中提到的“极难控,火候稍偏,则釉裂器毁”的难题?时间只剩下试烧一窑的机会,是冒险尝试这神秘的“异星石”,还是稳妥地采用之前提出的改进方案?这本偶然发现的古老笔记,究竟是解决问题的钥匙,还是另一个充满风险的陷阱?曾家龙窑的命运,以及沈墨轩筹集修船资金的希望,都系于这未知的“异星石”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