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明伦堂非议
“墨轩阁”的风靡,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涟漪迅速扩散,终于激荡到了士林清议的核心地带——太学。
太学明伦堂,乃国子监生员讲经论道、砥砺名节之所,素来被视为天下士子风向之标尺。平日里,此处高谈阔论,或辩经义,或议朝政,皆以“正心诚意”为要。然而这一日,明伦堂内的气氛却有些异样,话题罕见地聚焦于一间名为“墨轩阁”的市井小店。
引发这场议论的,是几位素以清流自居、思想保守的老儒和他们的门生弟子。其中为首者,乃是太学博士周崇礼,年近花甲,面容古板,一生恪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古训,对任何偏离圣贤之道的新鲜事物都抱有天然的警惕与排斥。
“……近日闻听,贡院之外,有一店铺,名曰‘墨轩阁’,”周崇礼端坐堂上,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目光扫过堂下肃立的诸多监生,“其所售之物,颇为蹊跷。考篮不尚朴质,反求机巧;食物不重本味,竟言‘不腐’;更兼那租赁营生,锱铢必较!此等行径,尔等可知其弊?”
堂下一片寂静,不少监生其实早已听闻甚至偷偷购买使用过“墨轩阁”的产品,确实感觉便利,但此刻在周博士面前,无人敢出声。
一位站在周崇礼身旁的中年儒生,是其得意门生,见状立刻接口,语气激愤:“恩师所言极是!学生亦有所闻。那店铺掌柜,听闻乃一不明来历之年轻人,名唤沈墨轩。此人操持贱业,与商贾为伍,已是自甘堕落!更可恨者,其竟将心思动至科考之上,以奇技淫巧惑乱士心,实乃玷污斯文!”
“不错!”另一名清流士子跃众而出,朗声道,“科考乃国家抡才大典,关乎国运兴衰,士子前程!当以文章道德论英雄,岂能倚仗外物?若人人皆追求那劳什子‘便利’考篮、‘不腐’餐食,岂非本末倒置?长此以往,士风必将败坏,科举庄严之地,恐弥漫铜臭之气!”
“铜臭气”三字,如同重锤,敲在不少监生心上。他们寒窗苦读,所求者无非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清贵与荣耀,最忌讳的便是与“铜臭”、“商贾”扯上关系。
周崇礼微微颔首,对弟子们的“觉悟”表示满意,他沉痛道:“圣贤之道,在于克己复礼,在于安贫乐道。号舍狭窄,食物粗粝,油灯昏暗,此正乃磨练心志、检验品行之契机!昔颜回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而今尔等,竟因些许不便,便趋之若鹜,求助于商贾之术,岂不令人扼腕?”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拔高,带着训诫的意味:“那沈墨轩,无论其初衷为何,其行已偏!其物愈是‘便利’,愈是‘精巧’,便愈是引人走入歧途!此风断不可长!尔等当谨记,君子当慎独,当固穷!勿要被那区区外物,蒙蔽了求取圣贤之道的本心!”
这番议论,通过在场监生之口,迅速传遍了太学,继而如同瘟疫般在赴考的士子圈中蔓延开来。
“听说了吗?太学的周博士和几位清流名士,都在批判那个‘墨轩阁’呢!”
“说是奇技淫巧,惑乱士心,沾染了铜臭气!”
“我就说嘛,那考篮弄得花里胡哨,非君子所为!”
“用了他的东西,只怕污了清名,坏了前程啊!”
舆论的风向,开始悄然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