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星穹来客与共生答卷(2 / 2)

当晚,荆无棣在学院的观星台整理笔记。穆婉茹端来一碗热粥,坐在他身旁:“今天‘星歌者’说,你的演讲让他们主脑的算法‘卡壳’了——他们从未想过,文明的核心不是技术参数,是‘人如何记住自己活着’。”

荆无棣搅动着粥里的枸杞:“我也被他们震撼。原来高等文明也会困在‘永生却无趣’的牢笼里。我们的‘共生’,或许不仅是地球的解药,也是宇宙的答案。”

“所以你拒绝让他们直接复制我们的模式?”穆婉茹问。

“当然。”荆无棣笑了,“每个文明的伤口不同,药方也该不同。我们给的不是模板,是‘反思的勇气’和‘共生的诚意’——就像当年星核碎片没有直接消灭暗影,而是教会我们如何与能量共生。”

夜风掀起他的长袍,星环的光穿过大气层,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影子。穆婉茹望着他,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浑身是血的战士。如今的荆无棣,肩上扛着的不只是人类的命运,更是整个星穹对“文明何以为家”的追问。

三天后,“星歌者”离开时,在学院种下了一株发光藤蔓。它顺着老槐树的枝干攀爬,每片叶子都流转着星环的光。小棠每天放学都要来看,踮着脚数叶子:“一片、两片……第十九片了!荆老师说,等它开花时,织女星的回信就会来。”

荆无棣站在藤蔓下,看着孩子们围在四周叽叽喳喳。他知道,自己不是在培养“信徒”,而是在播种“思考的能力”——当有一天他不在了,这些孩子会继续追问、反思、实践,把“共生”刻进文明的基因里。

这或许就是张横渠说的“为往圣继绝学”:

不是复制前人的脚步,

是点燃每个人心中的火种,

让他们在新的时代,

走出属于自己的、

温暖而明亮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