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幽光意志与星火蓝图(1 / 2)

荆无棣的深度昏迷,如同一层无法驱散的阴霾,笼罩在幽光城初现的曙光之上。他躺在医疗舱内,生命体征被强行维持在临界点,异变手臂黯淡无光,仿佛彻底死去。穆婉茹将无尽的担忧与悲痛深埋心底,将所有精力投入到丈夫未竟的事业中。她的眼神锐利如手术刀,行动高效如精密的仪器,整个人仿佛化作了一台为生存和复仇而生的引擎。

在苏瑾长老和守备官秦戬的全力支持下,穆婉茹迅速整合了幽光城的技术力量,成立了“星火计划指挥部”。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荆无棣昏迷前所有的感知数据、能量波动模型以及与“王虫”、“后门”交互的记录,进行系统性的解构和量化分析。

“无棣的感知并非玄学,而是对特定能量频率和信息模式的超敏捕捉。”她在第一次技术联席会议上,用全息投影展示着复杂的能量频谱图,“我们需要将他的‘直觉’转化为可复制的‘技术’。我们要建立一套基于‘幽光之心’和地脉共鸣的主动感知阵列,替代他独一无二的能力,哪怕只是弱化版。”

这个目标宏大而艰难,但方向明确。技术团队在她的带领下,日夜不休地工作。

与此同时,“星火网络”的构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从“王虫”样本中破解的密钥和母巢网络尚未完全修复的漏洞,幽光城成功与多个主要抵抗据点建立了不稳定的、间歇性的双向数据链。

全球抵抗力量的碎片化图景,第一次相对清晰地呈现在幽光城指挥中心的主屏幕上:

* 秦岭基地: 残存兵力不足三百,依托复杂坑道游击,急需食物、药品和能量武器配件。

* 蜀山幸存地: 情况稍好,依靠初步激活的“护山古阵”(一种基于先民遗迹的区域性能量偏转场)抵御低强度攻击,拥有相对完整的科研团队,对“共鸣理论”兴趣极大,迫切希望技术共享。

* 长江游击号: 已放弃水上据点,化整为零,潜入鄱阳湖周边沼泽地带,擅长破坏鸭首人小型后勤节点,但缺乏重火力。

* 阿尔卑斯“鹰巢”: 科技水平最高,擅长电磁脉冲和信息技术战,拥有少量可操作的老式无人机,但能源奇缺,活动范围被严重压缩。

* 落基山抵抗军: 信号最微弱,生存环境最恶劣,依托核战时代遗留的地下掩体挣扎,几乎与世隔绝。

“他们像分散的孤岛,各自为战,资源匮乏,信息闭塞。”穆婉茹看着星火图上闪烁的光点,语气沉重,“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通讯,而是整合和赋能。”

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星火共享协议”。

1. 技术共享: 幽光城将“共鸣干扰”基础模型、鸭首人单位弱点数据、能量谷期预警算法等非核心关键技术,通过加密数据包,定向发送给各据点。

2. 物资调剂: 建立以物易物的虚拟平台。幽光城提供地热能源技术、地下农业经验;蜀山提供古籍破译支持;鹰巢提供电子战技巧;长江游击队提供敌后破坏情报;秦岭和落基山提供人力与地形优势。

3. 协同作战: 在母巢网络进入“能量谷期”时,由幽光城发布统一行动建议,各据点根据自身情况,在同一时间段对当地鸭首人目标发动袭扰,最大化制造混乱,牵制敌人兵力。

这个协议,旨在将分散的星火,编织成一张无形的、具有初步协同能力的反击网络。

协议通过星火网络发送后,引起了巨大反响。质疑、谨慎、渴望、兴奋……各种情绪通过加密信道传来。最终,在生存的本能和复仇的渴望驱动下,各大主要据点先后给予了肯定的、试探性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