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阻止起飞(1 / 2)

历时一个小时的首次重要科目试飞,取得了远超预期的圆满成功!

当那架背负着“大蘑菇”的空警2000原型机,带着引擎的轰鸣平稳地降落在阎良机场宽阔的跑道上时,整个观摩区乃至塔台都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欢呼与掌声。

它不仅仅是一次安全起降,更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胜利——在空中,这架“空中帅府”成功完成了全系统、全压力的极限测试。

数据显示:其强大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如同神话中的“天眼”,清晰地将周边五百公里范围内的所有空中目标——

从万米高空的民航客机、转场的军机,到低空慢速的小型飞行器——实时捕捉、识别并显示在指挥席位的屏幕上,无一遗漏。

更令人振奋的是,它成功接入了三军数据链试验系统,在模拟的复杂电磁环境下,流畅地将空情信息分发至地面防空单位、引导模拟战斗机进行拦截,指挥范围内空地单元满负荷运转,系统响应迅速,稳定性极佳!

这意味着,从战略层面上探测、指挥到协同作战的关键链路,在理论上已经打通!这怎能不让人欣喜若狂?

庆祝的气氛瞬间点燃。飞机刚一停稳,地勤人员、项目专家、试飞院领导、总装和空军的代表,几乎所有人都激动地拥了上去,将缓缓停下的飞机和走下舷梯、面带疲惫却难掩兴奋的试飞员们团团围住。握手、拥抱、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这热烈的庆祝一直持续到中午,大家在试飞院食堂举行了简单却不失热烈的午餐,以水代酒,共同庆贺这历史性的突破。

下午,按照预定计划,项目组安排叶修以及参与研制的核心专家团队,登上了这架刚刚完成壮举的原型机,进行地面静态的系统运行演示,让他能更直观地了解内部构造和操作流程。

叶修跟随众人踏上登机梯,步入机舱。与普通伊尔-76庞大空旷的货舱不同,这里已经被改造得如同一个精密的“空中指挥所”。

两侧排列着多个多功能控制台,屏幕上跳动着复杂的数据和图形,线缆整齐地束在走线槽内,各种电子设备发出低沉的嗡鸣。

专家们热情地为他讲解各个席位的功能,演示数据融合和指挥流程。

叶修仔细地观察着,心中既为国内技术的飞速进步感到自豪,也确实发现,得益于这个时空近些年在高端芯片、精密制造、软件算法等领域的突飞猛进。

这套系统的硬件集成度、软件界面友好度和整体运行流畅度,似乎比他在另一个时空模糊记忆中的早期型号,要更加稳定和出色。

然而,在对这次地面演示的赞赏之情尚未完全消散之际,一种职业性的警觉却如同一股暗流,在他心中缓缓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