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安排与项目总师、主要技术负责人的座谈。我要尽快成行。”
他的指令清晰而果断。作为主管相关科研协调的副局长,他深知亲临现场的重要性。
这不仅是对国家重点工程的支持,更是深入了解技术细节、把握部队未来装备需求、思考如何将此类战略装备无缝融入全军信息化作战体系的绝佳机会。
协调工作进展顺利。几天后,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叶修登上了一架前往秦地的军用运输机。
引擎轰鸣中,飞机拔地而起,将京城的喧嚣抛在脚下。经过数小时的飞行和后续的汽车转程,那片承载着共和国航空工业梦想与荣耀的土地——阎良试飞院,终于出现在视野的尽头。
驶入试飞院大门,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气氛扑面而来。
宽阔的跑道向天际延伸,远处机库里隐约可见各种型号飞机的轮廓,高耸的塔台如同忠诚的卫士。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浸透着航空报国的汗水与智慧。
从歼击机到轰炸机,从运输机到特种飞机,无数共和国的“战鹰”都是在这里经历千锤百炼,最终翱翔祖国的蓝天。
在新时代,阎良更肩负起了试飞更多高、精、尖航空装备的重任,空警2000便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
叶修的到来受到了试飞院和电科十四所项目团队的热烈欢迎。
他没有过多的寒暄,在听取了简单的日程安排后,便直接进入了与技术专家团队的座谈环节。
会议室里,坐满了头发花白却目光矍铄的老专家、以及眼神中充满激情与疲惫的中青年技术骨干。
项目总师,一位戴着厚厚眼镜、不修边幅但言谈间充满自信的王院士,亲自为叶修介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