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云笼罩下的关中平原在微波成像中展现出惊人的细节,蜿蜒的渭河如同一条银色的绸带,在平原上舞动;
农田则像棋盘一样规整,每一块田地的边界都清晰可见;
甚至连公路上行驶的卡车和农用拖拉机都能被清晰地分辨出来。
叶修快步走到屏幕前,他的眼睛紧盯着画面,仿佛要将每一个细节都刻在脑海里。
他伸出手指,点向画面中的一处山坳,冷静地说道:“放大这里。”
随着他的指令,画面迅速放大,隐藏在树林间的几辆伪装车辆逐渐清晰地显现出来。
这些车辆是预先布置的测试目标,原本应该很难被发现,但在这组 SAR 图像中,它们却无处遁形。
更令人惊叹的是,通过干涉处理生成的数字高程模型(dE),不仅将山体的轮廓完美地呈现出来,连山体的坡度都精确无比。
这意味着,这组 SAR 图像不仅能够提供平面信息,还能提供高度信息,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了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这已经达到美国90年代初期的技术水准...\"陈总工喃喃道。
突然间,通信频道里传来了试飞员焦急而急促的报告声:“塔台,雷达突然监测到东南方向 30 公里处有异常水流涌动!”
听到这个消息,塔台里的工作人员们都紧张起来,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到大屏幕上。
大屏幕迅速切换到实时 SAR 扫描画面,展现在众人眼前的景象令人大吃一惊。
只见在泾渭交汇处,原本应该平缓流淌的河水此刻正形成一个诡异的漩涡,漩涡中心的水流急速旋转,仿佛要将一切都吞噬进去。
而岸边的土壤也呈现出一种不正常的深色,这是管涌险情的典型特征!
叶修见状,毫不犹豫地抓起通话器,大声喊道:“立刻把坐标发给防汛办!”同时,他对试飞员下达命令:“试飞员同志,请保持监视状态!”
叶修的心中暗自惊讶,这套系统竟然在试飞过程中就发挥了如此重要的救灾作用,这实在是超出了他的预期。
当轰 6 飞机带着满身的雨渍,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时,观礼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
这架飞机成功完成了试飞任务,展示了其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
地勤人员迅速飞奔上前,熟练地挂上牵引杆,准备将飞机牵引到停机坪。
然而,就在这时,叶修注意到塔台的值班主任正踉跄着冲向观礼台,他的步伐显得有些不稳。
就在叶修心生疑虑的时候,他腰间的通讯器突然震动起来。
他连忙闪到一旁,按下接听键,报出自己的身份识别码:“玉门 3297,请讲。”
\"叶少校,长江防总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