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加装散热模块,但炮塔内部空间实在......\"
\"叶参谋!这边!\"另一个声音从车场另一端传来。
叶修转头看去,只见林小满和几个新兵站在一辆拆开侧装甲的坦克旁,正对着里面的设备指指点点。
叶修走过去时,听见林小满正在说:\"......数据链的物理层设计有问题,采用这种调制方式在复杂地形下肯定丢包。\"
\"你怎么知道?\"一个穿着某厂工作服的青年不服气地问。
林小满直接蹲下身,捡起一根树枝在泥地上画起来:\"看,这是你们用的qpSK调制,在城区多径环境下......\"他的树枝快速划出一连串波形图和数学公式,语速快得像连珠炮。
叶修注意到地上已经画满了各种示意图和算法,旁边还标注着一些他从未见过的简化符号。
更令他惊讶的是,几个工程师模样的人正认真做着笔记,不时点头。
\"林小满。\"叶修出声打断。
新兵们这才发现叶修的到来,立刻立正敬礼。林小满慌忙用脚抹掉地上的公式,脸上闪过一丝慌乱:\"报告参谋,我们只是......\"
\"继续。\"叶修却出人意料地说,\"说说你的想法。\"
林小满眼睛一亮,语速更快了:\"我认为这套系统太依赖中心节点,一旦指挥车被毁,整个装甲连就会变成聋子瞎子。
应该改用网状拓扑,让每辆坦克都能充当临时指挥节点......\"
边说边在地上画出新的网络结构图。叶修越听越惊讶——这小子提出的正是军区正在秘密研发的\"自适应战术数据链\"核心思想,而这项技术理论上还不该有基层士兵知道。
\"你从哪学的这些?\"叶修沉声问。
林小满眨了眨眼:\"去年《电子学报》上有篇论文讨论过类似概念,我根据坦克的实际机动性参数做了优化......\"
他突然压低声音,\"我爸留下的笔记里也提到过分布式指挥的重要性,他在九十年代初就......\"
一阵尖锐的警报声打断了谈话。
所有人转头看向车场中央,只见3-2-6号坦克的炮塔缝隙里正冒出缕缕白烟,几个工程师手忙脚乱地断开电源。
\"又烧了!\"王技师跑过去查看,回头喊道,\"今天第三次了!我就说往坦克里塞这么多电子设备准出事!\"
叶修快步走向事故现场,心中已有计较。他转向在场的工程师和技术兵们:\"今晚七点,作训股会议室,我们需要重新评估系统架构。\"
离开车场时,叶修注意到林小满仍蹲在那辆拆开的坦克旁,手指轻轻抚过数据总线接口,眼神专注得仿佛能看透每一根导线里流动的电子。
当晚的会议持续到凌晨一点。作训股会议室的白板上画满了系统架构图,地上散落着十几杯喝空的浓茶。
来自五家军工单位的工程师、团里的技术骨干、各连连长,以及特别获准参加的林小满等三名新兵,争论得面红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