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保密目录(2 / 2)

“这是……量子噪声源的应用?”潘建伟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去年兵器工业集团的成果。\"

叶修点点头,\"但项目组不知道航天系统已经实现了小型化。\"他指向另一个模块,\"而这个抗干扰算法,其实电子科技大学的团队早就有更优解...\"

赵教授突然拍案而起,震得烧杯里的液氮微微晃动:\"各部门闭门造车!我们去年花了八个月重复验证北理工已经攻克的技术!\"

叶修望向实验室墙上的标语——\"科技强军\"。

鲜红的标语下方,是某次实验留下的淡淡焦痕。他想起前世参观过的某个国防专利展:那些被封存在保险柜里的技术,直到解密时早已落后于时代。

不仅要建立专利库,这仅仅是一个开端,更为关键的是要精心构建一套完备无缺的“民参军”体系以及专利内部查询利用的高速通道。

光有专利库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一套完善的机制和流程,确保民用技术能够顺利地转化为军事应用。

同时,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的专利内部查询利用通道也至关重要。这样一来,相关人员可以迅速准确地获取所需的专利信息,从而更好地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

叶修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有力地写下“国防技术转化”这六个大字,每个字都像是他心中的一团火焰。

当他写到“快速”二字时,粉笔在黑板上重重地一顿,仿佛要将这个词深深地刻进所有人的心里。

随着这一顿,一些细碎的白灰从粉笔上落下,纷纷扬扬地飘洒在黑板前的地面上。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潘建伟突然笑了。他的笑容中似乎蕴含着许多复杂的情感,有对叶修想法的认同,也有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自信。

他缓缓地打开抽屉,取出一个小巧的 光 盘。这个 光盘的金属外壳上,刻着“维也纳 - 合肥”的字样,这显然是他在欧洲工作时留下的纪念。

潘建伟将 光盘递给叶修,说道:“这里面是我设计的量子加密专利架构,在欧洲的时候一直没有机会应用……”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遗憾,但更多的是对这个技术的自豪。

叶修接过 光 盘,感觉它沉甸甸的,就像是接过了一枚沉甸甸的军功章。他知道,这个 光盘里装着的不仅仅是一个专利架构,更是潘建伟多年的心血和智慧结晶。

“给我三天时间。”叶修紧紧地握着 光盘,仿佛它是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我会让总装的同志们看看,如何将这个量子加密技术转化为护国的盾牌。”

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夕阳透过窗户,将几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那些投在墙上的剪影,恰似绵延起伏的长城垛口。

而在看不见的地方,更多\"技术长城\"的砖石,正被一双双无形的手垒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