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星火与征途(1 / 2)

春节的余温尚未在北方凛冽的空气中完全消散,702团的营区却已提前进入了另一种炽热的季节——学习季。

王庆瑞那句“责无旁贷”的号令,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整个团队的学习热情。

团党委会议室彻夜亮灯的景象成了常态,一份份结合实战需求、循序渐进的信息化学习计划和考核方案在参谋长高飞和叶修的反复打磨下出炉,迅速下发到各营连。

变化是肉眼可见的。

以往充斥着油污味和柴油轰鸣的车场,如今在休息时段,角落或坦克引擎盖上,总能看到三三两两的老兵,捧着新下发的《数字化装备基础原理》或《战术数据链应用手册》,眉头紧锁,嘴里念念有词,粗糙的手指笨拙地划过书页,或者对着复杂的电路图抓耳挠腮。

*连队的会议室、学习室,晚上更是灯火通明。不少服役多年的老班长、技术骨干,再次拿起了久违的课本和笔。

灯光下,他们咬着笔头,额头上沁出细汗,对着屏幕上跳动的代码或陌生的设备界面,眼神里既有不服输的倔强,也有一丝面对知识鸿沟的茫然与焦虑。

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敲击键盘的嗒嗒声,取代了往日的喧嚣。

训练场上,体能和战术基础训练依旧严苛,但间隙休息时,战士们谈论的不再仅仅是哪个排冲得快,哪个班打得准,更多了“定位精度”、“数据链抗干扰”、“战场态势图刷新率”这些拗口却关乎未来生死的新名词。

一种混合着压力、新奇和紧迫感的氛围,笼罩着整个702团。

叶修的身影几乎出现在每一个关键的学习节点上。他穿梭于各营连,指导技术骨干理解设备原理,解答基层官兵的疑惑,甚至在车场现场教学,拿着改造图纸对照着实物讲解。

他的耐心和专业,像一股清流,冲刷着部分官兵因陌生而产生的抵触情绪。

在辅助高飞参谋长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详细学习计划和骨干培训方案后,叶修知道,是时候走出去了。

团部会议室。王庆瑞、政委赵刚、参谋长高飞三位主官都在。

叶修站在电子态势图前,屏幕上展示着第一阶段学习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初步成效数据。

“团长,政委,参谋长,”

叶修的声音沉稳清晰,“先期的学习热潮已经掀起,骨干的‘种子’正在发芽。但这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