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现在,这幅地图,活了过来。
他看到的,不再是静止的线条和符号。
他看到了,关中平原上,李唐的根基如同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树,但树的内部,却有几条蛀虫,正在悄悄啃噬着它的根基——那是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不可调和的储位之争。
他看到了,河北大地上,窦建德的夏军看似兵强马壮,但他治下的民心,却像一盘散沙,只需要一阵强风,便会分崩离析。
他看到了,江淮地区,杜伏威与辅公祏貌合神离,看似牢固的同盟,实则脆弱得不堪一击。
他还看到了,南方的萧铣、林士弘,巴蜀的各路豪强……
天下大势,不再是史书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变成了一副动态的、充满了无数变量的棋局。每一方势力,每一个人物,他们的性格、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弱点,都清晰地呈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他甚至能看到,无形的“势”,在棋盘上流动。
哪里是势之所趋,哪里是势之所衰。
哪里可以借力打力,哪里可以顺水推舟。
一种前所未有的掌控感,油然而生。仿佛他就是这盘棋局的执棋者,天下群雄,皆是他的棋子。
杨辰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涌起的万丈豪情。
他将目光,重新落回到了自己身上,落回到了洛阳这座孤城之上。
李世民退兵八十里,看似是认输,实则是在积蓄力量,等待雷霆一击。他麾下的玄甲军未损分毫,他本人更是心智坚韧之辈,绝不会因一次挫败而一蹶不振。
洛阳之围,并未真正解除。
而自己,看似一战封神,尽收军心民心,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将士伤亡惨重,城中百废待兴,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身体,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外强中干。
这是他对自己,也是对洛阳最清醒的认知。
若是硬碰硬,等李世民缓过劲来,洛阳,依旧守不住。
必须破局!
杨辰的目光在地图上飞速游走,无数的计策在脑海中闪现,又被他一一否决。
偷袭?李世民吃过一次亏,绝不会上第二次当。
求援?天下诸侯,皆是豺狼,谁会真心实意地来救?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越过黄河,落在了北方那片广袤的土地上。
太原。
一个名字,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李靖!
那个在原本的历史上,辅佐李唐,南平萧铣,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被誉为“大唐军神”的男人。
根据系统的提示,此刻的李靖,正因得罪了权贵,被追杀得如丧家之犬,与他的红颜知己红拂女,一同困在太原。
杨辰的眼睛,一点点亮了起来。
去太原!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便不可遏制地生根发芽。
这不仅仅是为了收服李靖和红拂女,不仅仅是为了那一份“红颜国运”。
在“徐茂公的谋略天赋(升级版)”的加持下,杨辰瞬间便看到了这一步棋背后,那层层叠叠的深意。
其一,围魏救赵。自己亲率一支精锐北上,直扑李渊的龙兴之地太原,必然会逼得李世民回防救援,洛阳之围,不战自解。
其二,开辟第二战场。在李唐的后院点上一把火,让他首尾不能相顾,彻底打乱他的战略部署。
其三,收拢人才。李靖这等帅才,绝不能落入李渊父子之手。
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要向天下人,尤其是向李世民证明一件事——他杨辰,从来不只是一个被动守城的莽夫。
他,也可以主动出击,将战火,烧到任何他想烧的地方!
一个宏大而精密的计划,在杨辰的脑海中,迅速成型。
从洛阳出发的路线,如何避开李唐的耳目,如何联络太原当地的潜在盟友,如何找到李靖,如何对付追杀他的敌人,甚至连收服李靖之后,如何利用他在北方的声望,迅速扩张势力……
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清晰无比。
就在杨-辰沉浸在这种智珠在握的快感中时,一股剧烈的眩晕感,猛地袭来。
“咳……咳咳……”
他再也压抑不住,剧烈地咳嗽起来,身体一软,扶住了旁边的桌案。
一口腥甜的液体涌上喉头,顺着他的嘴角,滴落在冰冷的地面上,溅开一朵小小的、暗红色的花。
神思如天马行空,身体却已是风中残烛。
巨大的反差,让他眼中闪过一丝苦涩。
就在这时,书房的门,被“吱呀”一声,轻轻推开了。
一道婀娜的身影,端着一碗还冒着热气的汤药,走了进来。
是萧美娘。
她看到杨辰扶着桌子,面色惨白,以及地上那滩刺目的血迹时,手中的药碗一晃,差点掉在地上。
“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