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罗成的策反,瓦岗军的倒戈
西面十里外,一道不起眼的干涸河谷内,三千骑兵静默如铁。
风从东边吹来,带着喊杀声、兵刃碰撞声,还有一股浓郁的血与土混合的气味。战马不安地刨着蹄子,喷着响鼻,骑在马背上的士卒们,手掌早已被汗水浸湿,紧紧攥着冰冷的兵器。
焦躁,像蚂蚁一样,在每个人的心头爬行。
他们是定国军最精锐的骑兵,是杨辰麾下最锋利的刀。可现在,他们的主公却让他们藏在这荒郊野岭里,像一群见不得光的耗子,眼睁睁地看着数里之外的战场血肉横飞。
“将军,还等什么?再等下去,黄花菜都凉了!”一名脸上有疤的校尉凑到罗成身边,压低了声音,语气里满是按捺不住的战意,“李密那厮虽然疯了,可他这么一冲,确实把李唐的后阵搅乱了!咱们现在杀出去,就算不能一口吃掉他们,也能撕下一块肉来!”
罗成没有做声。
他跨坐在那匹通体雪白的“照夜玉狮子”上,银甲在谷底的阴影中泛着冷光。他的目光,一直望着东方,那双总是冷若冰霜的眸子里,此刻也翻涌着不易察uc察的波澜。
作为一名猛将,一名习惯了冲锋陷阵的战士,这种等待,无异于一种煎熬。他比任何人都想催动战马,将手中的五钩神飞亮银枪刺入敌阵。
但他更清楚,杨辰的每一道命令,都有其深意。
那个男人的心思,深得像一片不见底的寒潭。你以为看到的是水面,实际上,水面之下,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
就在这时,一名负责联络的斥候从谷口飞驰而入,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将一卷羊皮纸呈上。
“将军,主公密令!”
罗成接过羊皮纸,展开。上面的字不多,却字字如刀,刻入他的眼底。
“……好戏已开场,别急着上台。”
“你的任务,不是冲击李唐军阵,也不是解救瓦岗残兵。”
“你的任务,是当一只秃鹫。”
看到“秃鹫”二字,罗成身边的几名将校脸色都微微一变,眼神里流露出几分不解与屈辱。他们是雄鹰,是猛虎,何曾做过食腐的秃鹫?
罗成却神色不变,继续往下看。
“等李密这头疯狼,被李世民那头猛虎咬死之后,悄悄地跟上去。”
“把那些溃散的,逃跑的,还没死透的瓦岗残兵,都给我……收拢起来。”
“告诉他们,兵,我要。将,我也要。”
最后一行字,让罗成的手指,都下意识地蜷缩了一下。
“至于李密……如果他还活着,就告诉他,我杨辰的茶,还温着。请他来洛阳城,好好品一品。”
“呼……”
罗成缓缓吐出一口浊气,他闭上眼睛,再睁开时,眸子里所有的焦躁与战意,都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敬畏与寒意的平静。
他终于明白了。
杨辰从一开始,就没把李密当成一个需要费心对付的敌人。他甚至早已料到,李密会走上这条自我毁灭的绝路。
这场战争,在杨辰眼里,根本不是定国军与李唐的决战。
而是一场……大型的招兵现场。
他用李世民的刀,去屠宰李密的兵。然后,自己再像一个仁慈的主人,去收拢那些在屠宰场里侥幸活下来,吓破了胆的羔羊。
何其狠辣的算计,又是何其精准的人心把控!
罗成将羊皮纸递给身旁的校尉,让他们传阅。方才还满脸不忿的将校们,看完之后,一个个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他们面面相觑,都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和自己一样的震撼。
“将军,我……我明白了。”那名刀疤脸校尉的声音,有些干涩,“主公这是……要咱们去捡便宜啊。”
“不是捡便宜。”罗成摇了摇头,他重新将目光投向战场,声音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是去救人。”
“救那些被李密裹挟着去送死的,曾经的瓦岗兄弟。”
……
战场之上,已然是一片人间炼狱。
李密麾下的“军队”,早已不能称之为军队。他们像一群被饥饿和疯狂驱使的野兽,没有阵型,没有配合,只是本能地朝着前方一切能动的东西,挥舞着手中的武器。
起初,这股由数万人汇成的,不计生死的洪流,确实给李世民的后阵造成了巨大的混乱。
李唐的后阵部队,大多是负责押运粮草的辅兵和二线部队,他们根本没料到,在主力大军的眼皮子底下,会突然冒出这么一支疯狗般的敌人。
一时间,营帐被点燃,粮车被推翻,惨叫声和嘶吼声混成一片。
李密身先士卒,他那身厚重的铠甲上,早已溅满了不知是敌人还是自己人的鲜血。他疯狂地挥舞着长剑,砍倒一个又一个挡在他面前的唐军士兵,口中发出意义不明的咆哮。
然而,疯狂,终究无法取代实力。
在最初的混乱过后,李唐军队展现出了他们作为天下第一强军的恐怖素质。
坐镇中军的李世民,在得到消息的瞬间,没有丝毫的慌乱。他只是冷冷地吐出了两个字:“合围。”
命令一下,如同精密的机器开始运转。
两翼的精锐骑兵,如同两把巨大的铁钳,迅速向后包抄。正面战场上,原本正在列阵,准备攻城的步卒方阵,立刻转向,组成一道道密不透风的钢铁之墙,一步步向前压迫。
那感觉,就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大网,正在缓缓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