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会倾尽全力,回援自保。”杨辰替他说了出来,“他会把他身边所有的预备队,甚至会从永丰仓抽调一部分守军,来保护他自己的安全。到了那个时候,永丰仓的防御,才是最薄弱的时候。这,才是我们一击必中的最好时机!”
秦琼没有说话,但他的呼吸,明显变得粗重起来。他不得不承认,杨辰说得有道理。
“佯攻中军大营,不是为了决战,是为了‘闹’。”杨辰继续说道,“动静闹得越大,李渊就越慌。他越慌,我们另一路兄弟成功的机会就越大。”
“可是……这太冒险了。”秦琼依旧在犹豫。
杨辰看着他,终于抛出了自己的杀手锏。
“二哥,”他压低了声音,语气里带着一丝神秘,“还记得我跟你说过的那个‘长孙’吗?”
秦琼心头一跳。
“我得到的消息是,他就在李渊的中军大营之内。我们佯攻的喊杀声,就是他发动起事的信号。”杨辰的目光变得深邃,“他需要我们,在外面给他制造机会,接应他。”
这个理由,瞬间击中了秦琼的软肋。
战场策反,这可是不世之功!如果真能成功,那比烧掉一个粮仓的意义,要重大得多!
他看着杨辰,看着这个脸色苍白,连站都站不稳的年轻人,心中天人交战。
这个计策,太疯狂,太危险。
可这个计策,又充满了致命的诱惑,逻辑环环相扣,让他找不到任何反驳的理由。
良久,秦琼猛地一咬牙,像是做出了什么重大的决定。
“好!”他蒲扇般的大手重重一挥,“就按你说的办!”
很快,命令被传达下去。五千人的部队迅速分成了两支。秦琼的副将,一名同样勇猛的瓦岗旧将,率领三千人,继续向永丰仓的方向潜行。
而秦琼,则亲自带领剩下的两千精锐,调转方向,如一柄出鞘的利刃,直指另一处黑暗中亮着无数火光的所在——李渊的中军大营。
“杨兄弟,”临行前,秦琼来到杨辰的马车旁,神情凝重,“你带着卫林,跟随主力去永丰仓,那里相对安全一些。”
这,是杨辰最后的抉择。
去永丰仓,任务简单,功劳唾手可得,而且安全。
去中军大营,九死一生,前途未卜。
但他的目标,那个身负九十八点国运的绝代佳人,就在那片最危险的营地里。
杨辰笑了笑,摇了摇头。
“不,二哥。”他看着秦琼,眼神清澈而坚定,“‘长孙’将军那边,我去接应。这是我们说好的。”
秦琼还想再劝,可当他看到杨辰那不容置疑的眼神时,所有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他忽然觉得,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伤员,而是一个胸有惊雷,却面如平湖的绝顶帅才。
“……那你,千万小心。”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为一句沉甸甸的叮嘱。
“二哥放心。”
秦琼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不再多言,翻身上马,一挥手中的双锏:“出发!”
两千人的队伍,带着一往无前的决绝,向着李渊的中军大营发起了冲锋。
杨辰的马车,就混在这支小小的,几乎是去送死的队伍之中,不疾不徐地向前滚动。
他靠在车壁上,闭上了眼睛。
车外,是两千名慷慨赴死的勇士。
前方,是数万名枕戈待旦的敌人。
而他的目标,只有一个。
黑暗中,那片连绵不绝的营地灯火,越来越近,像一只蛰伏在夜幕下的巨兽,张开了它散发着血腥味的巨口,等待着猎物自投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