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情报回馈,李渊的虚实
罗成的话音刚落,那双清亮的眸子里便燃起了熊熊的战意,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银枪所指,敌军粮草辎重燃起冲天大火的壮丽景象。
然而,杨辰却摇了摇头,嘴角的弧度带着一丝苦涩与清醒。
“催命符,也得有人去点。”他看着兴奋的罗成,声音不大,却像一盆冷水,浇在了那团火焰上,“我们现在是两眼一抹黑的孤军。洛阳城内,魏公、徐军师、秦二哥,他们还在等着你奇袭功成的消息。他们不知道福昌山道是个陷阱,更不知道李世民的真正主力藏在哪里。”
罗成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他不是只懂冲杀的莽夫,瞬间便明白了杨辰话中的深意。
他们是斥候,是尖刀,但他们脱离了主力的配合,就是无根的浮萍。就算他们真的绕到敌后,烧了李世民的后帐,可若是洛阳方面因为情报失误,与敌军主力硬碰硬,导致全线溃败,那他们这点战果,又有什么意义?
“那……怎么办?”罗成问道,他习惯了听从军令,冲锋陷阵,这种复杂局面下的抉择,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必须有人回去。”杨辰的答案简单而直接,“必须有人把这里发生的一切,原原本本地告诉魏公和徐军师。李世民的胃口很大,他想一口吞了你这三千精骑。但这也恰恰暴露了他的弱点——他的主力大军,此刻必然因为抽调了最精锐的部队而显得外强中干,尤其是先锋,为了配合这个陷阱,必然会显得冒进,与后军的距离也会被拉长。”
杨辰一边说,一边在脑中飞速地将【鹰眼术】观察到的零碎细节,与自己对李世民用兵习惯的了解结合起来,形成一幅完整的战场态势图。
“只要洛阳城坚守不出,再派出一支奇兵,例如秦二哥的部队,去袭扰他那冒进的先锋,让他首尾不能相顾。那么,你我在这里,才能真正成为一把插进他心脏的刀。”
罗成听得双眼放光,他彻底明白了。杨辰的计策,不是简单的偷袭,而是一盘环环相扣的大棋。他们在这里的行动,与洛阳城外的正面战场,是联动的。
“好!那我派我最信得过的亲兵回去报信!”罗成立刻说道。
“不行。”杨辰断然否决,“这消息太过重大,其中曲折,非亲历者不能说清。更何况,要让魏公相信这一切,并立刻改变整个战场的部署,一个普通亲兵的话,分量不够。”
罗成沉默了。他知道杨辰说的是事实。李密多疑,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绝不会轻易更改已经制定好的全盘战略。
“那我回去!”罗成脱口而出。
“你更不行。”杨辰看了他一眼,“你手下这几十骑,是我们在敌后唯一的依靠。他们只认得你这杆枪,换了谁来都指挥不动。你必须留在这里,像一根钉子,钉在李世民的后心上,等我的消息。”
话说到这里,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罗成的目光落在了杨辰身上,看着他被鲜血浸透的青衫,看着他苍白的脸色和还在微微渗血的伤口,眉头紧紧地锁了起来。“你?你这个样子,怎么回去?从这里回洛阳,几十里路,中间全是李唐的游骑,你……”
“死不了。”杨辰打断了他,语气平静得像是在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他们以为我们识破了陷阱,一定会沿着来路逃窜。所以,追兵也一定会集中在那条路上。我只要换个方向,绕远一些,反而更安全。”
“可你的伤……”
“一点皮肉伤。”杨辰说得轻描淡写,仿佛手臂上那个深可见骨的箭创,和背上那几道翻卷的刀伤,都长在别人身上。他拍了拍罗成的肩膀,这一次,换他来安慰这个冷面小将了,“放心,我这人,惜命得很。在没看到天下太平那一天之前,阎王爷都带不走我。”
罗成看着杨辰那双疲惫却依旧亮得惊人的眼睛,喉头动了动,想说什么,最终却一个字也没说出来。他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带上杨大牛,他伤得太重,不能再颠簸了。”杨辰看了一眼已经陷入昏迷的杨大牛,对罗成吩咐道,“找个隐蔽的地方,等我消息。三天,如果三天之内我没有消息传回来,你们就自行决定,是战是走。”
“我等你。”罗成的回答,只有三个字。
没有过多的言语,没有依依惜别的矫情。两人只是对视了一眼,便各自转身。
杨辰从一名瓦岗骑兵手中接过一个装满了水和干粮的包裹,没有再回头,独自一人,一骑,选择了与来时完全相反的方向,向着北面的深山里驰去。他的背影,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有些单薄,却又透着一股无法被摧折的坚韧。
罗成默默地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山林的尽头,然后才猛地一挥手,声音冰冷而决绝:“收拾好弟兄们的尸骨,带上伤员,我们走!找地方,藏起来!”
……
洛阳,魏公府,议事大殿。
气氛压抑得仿佛凝固了一般。
李密坐在主位上,面沉如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面前的案几,发出“笃、笃”的轻响。
下方,徐茂公、秦琼、王伯当等一众瓦岗核心将领,尽皆在座,却无人言语。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丝焦灼与不安。
按照计划,罗成率领的三千精骑,应该在半个时辰前,就与福昌山道上的李唐粮草部队接战了。可直到现在,预定的方向,依旧是死一般的寂静,连一丝喊杀声都未曾传来。
派出去的斥候,也如同石沉大海,一去不回。
事出反常必有妖。
“茂公,”李密终于忍不住,打破了沉默,“你怎么看?”
徐茂公捋着长须,眉头紧锁:“魏公,临阵无信,乃兵家大忌。罗成将军那里,恐怕是……出了变故。”
“变故?”李密的声调提高了几分,“是李世民提前转移了粮道,还是罗成扑了个空?”
“都有可能。”徐茂公沉吟道,“但最坏的可能,是这本身就是一个陷阱。”
“陷阱?”秦琼在一旁霍然起身,他那张黝黑的脸上满是急切,“军师的意思是,罗成兄弟他……”
徐茂公叹了口气,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大殿内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三千精锐骑兵,那几乎是瓦岗军最核心的机动力量,若是就这么折在福昌山道,对整个战局,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李密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他看向那个一直空着的,属于行军参军的位置,眼神中闪过一丝阴霾。这个计策,是杨辰力主的。如果真的出了事……
就在这时,殿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而慌乱的脚步声。
一名守卫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脸上满是惊骇与不敢置信,他甚至忘了行礼,指着殿外,结结巴巴地喊道:“魏……魏公!杨……杨参军他……他回来了!”
“什么?”
满座皆惊。
李密猛地站起身,眼中迸射出锐利的光。
不等他发问,一道身影已经出现在了大殿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