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清晰的结论在景帝心中越发坚定:此子,绝非池中之物!其才可用,其心……需引!
继续把他关在天牢里,固然能磨磨他的性子,确保他不会在外面惹出更大的乱子,但……似乎也有些暴殄天物了。朝廷如今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王克之虽倒,余孽未清,朝中各方势力需要新的平衡,国库需要新的财源,一些积弊也需要新的思路去打破。这小子,不正是一把看起来不太规矩,但或许能劈开僵局的好刀吗?
是时候让他出来了。
景帝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帝王心术,在于权衡,在于用人。既然认定此子有才,那就要用!而且要把他用在最适合的地方,发挥最大的价值,同时,也要将可能的威胁控制在掌心。
但是,放他出来,不能草率。
首先,需要一个恰当的名目。直接下旨赦免?太过突兀,也容易让那小子尾巴翘到天上去。必须有个由头,让他“戴罪立功”,或者彰显其“价值”,让他出来的顺理成章,也让朝野上下无话可说。
其次,需要平衡朝堂的视线。林澈一旦出狱,以其行事风格和如今这半是毁誉参半的名声,必然成为焦点。王党余孽会视其为死敌,其他派系也会或拉拢或打压。如何安置他,给他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既能让他施展拳脚,又不会过早地成为众矢之的,需要仔细拿捏。不能太高,高了易折;也不能太低,低了无用。
最后……景帝想到平阳公主赵灵溪近来似乎往天牢跑得有点勤,虽然每次都有正当理由,但他这当爹的,心里总有点不是滋味。那混小子,油嘴滑舌,万一真把自家闺女忽悠瘸了……还是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比较稳妥!给他找点正事儿干,忙起来,就没那么多闲工夫去招惹公主了!
一个初步的构想,在景帝脑中渐渐清晰。
或许……可以借着他那个“水车”做做文章?他不是号称“实干”吗?不是有“利国利民”之心吗?那就给他个机会,让他去实实在在地推广这利农之物。给他一个不高不低、有实际差事却又不太起眼的职位,比如……挂靠在工部或者户部名下,专门负责新式农具的试点和推广?既有实权,能接触到实务,又不至于直接卷入核心的权力斗争,正适合他这种“愣头青”去闯一闯。
具体如何操作,还需要等一个合适的契机。或许,下一次地方上报春耕困难,或者哪个王爷上折子请求兴修水利之时,便是东风到来之机。
景帝提起朱笔,在那份记录了林澈“潜龙阁”伟业的密报末尾,缓缓批下六个字:“其才可用,待时动。”
这六个字,如同一把钥匙,已经插入了锁孔,只待时机成熟,轻轻一转,便能打开那扇将林澈困于方寸之地的牢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