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阿福在外,舆论反击(2 / 2)

这些带着浓郁市井气息、真假参半的议论,就像病毒一样,在京城底层民众中快速传播开来。老百姓才不管什么朝廷争斗的细节,他们喜欢听这种“大官贪腐”、“忠良蒙冤”的劲爆故事,这满足了他们对上层社会的想象和某种朴素的正义感。

第二天,效果就开始显现了。

几个收了钱的(以及一些看到热度自发跟风的)说书先生,开始在各自的场子里,唾沫横飞地讲起了“新风波亭”或者“现代版窦娥冤”。

“……话说那户部尚书李嵩,位高权重,却是人面兽心,贪得无厌!朝廷拨付的赈灾款,他敢贪!边防将士的军饷,他也敢克扣!那是拿着民脂民膏,肥了自己的腰包啊!他家那后院,据说挖了个池塘,都不是养鱼的,是专门用来埋银子的!为啥?库房堆不下了啊各位!”

“啪!”惊堂木一拍,听众们发出阵阵惊呼和骂声。

“……再说那忠勇伯世子林澈,年少有为,心怀正义!别看身子骨弱,那是有颗为民请命的心!他无意中查到了李嵩贪腐的蛛丝马迹,正要上报朝廷,却被那李嵩恶人先告状!勾结党羽,伪造证据,反咬一口!硬生生把个为国操劳的好青年,打入了阴森恐怖的天牢之中!诸位想想,那林世子何等娇贵(阿福要求)?进了天牢,还能有好吗?这分明是要杀人灭口,草菅人命啊!”

“唉!”

“真是造孽啊!”

“狗官!”

台下听众义愤填膺,尤其是听到林澈“体弱多病”还遭此大难,更是激起了不少同情心。铜板、碎银子叮叮当当地扔上了台。

舆论,这把看不见的软刀子,开始展现出它的威力。

消息很快就像长了腿一样,传到了各个衙门,自然也传到了李嵩、王克之等人的耳朵里。

李府。

李嵩气得脸色铁青,直接把一个珍贵的官窑茶杯摔得粉碎!

“混账!无耻!刁民!都是些刁民!”他咆哮着,胸口剧烈起伏,“是谁?是谁在背后散布谣言?!是林澈那个小杂种留的后手?还是……还是平阳公主?!”

他第一个怀疑的就是林澈,那小子一看就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滚刀肉。其次就是跟他不对付的赵灵溪。

王克之坐在下首,脸色也很不好看:“李公,息怒。市井流言,终究是下作手段,难登大雅之堂。只要我们尽快坐实林澈的罪名,三法司定了案,这些谣言自然会不攻自破。”

“尽快?怎么尽快?!”李嵩烦躁地踱步,“刑部那边不知道怎么回事,主审的张侍郎突然告病,说是感染了风寒,起不来床了!关键的几个证人,也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暂时联系不上!这分明是有人故意在拖延时间!”

王克之眉头紧锁:“看来,对方也在动作。公主殿下的可能性很大。”

“哼!一个小丫头片子,也敢跟老夫斗?!”李嵩眼神阴鸷,“她以为靠着点小聪明和陛下那点宠爱,就能为所欲为了吗?等着瞧!等老夫料理了林澈,再慢慢跟她算账!”

话虽这么说,但李嵩心里也清楚,舆论这东西,一旦形成势头,就很难压制了。就算最后定了罪,也会在他身上留下一个洗不掉的污点。这让他如同吞了只苍蝇般恶心。

“派人去!去找那些乱嚼舌根的说书先生和地痞!给我抓起来!重重治罪!”李嵩恶狠狠地说道。

“李公,不可!”王克之连忙劝阻,“此时抓人,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坐实了我们心虚?只会让流言传得更凶!眼下,只能装作不知,暗中加快我们自己的步骤,同时……或许可以想办法,也散布一些对林澈不利的言论,比如他之前如何嚣张跋扈、欺压良善之类,混淆视听。”

李嵩喘着粗气,虽然不甘,但也知道王克之说得有道理。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眼中寒光闪烁:“就按你说的办!另外,天牢那边……也不能让他太好过!想办法递个话进去……”

一场围绕舆论的攻防战,在京城这片看不见的战场上,悄然拉开了序幕。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之一,小胖子阿福,正躲在家里,数着剩下的银子,既紧张又有点小兴奋。

“少爷,您交代的事儿,俺差不多办成了……您在天牢里,可千万要撑住啊……”他望着天牢的方向,默默祈祷。同时心里也在嘀咕,少爷这招“发动人民群众”的办法,还真是……损,但是好像真有点用?

就是这花钱如流水,有点心疼。少爷回来要是知道花了这么多,不会揍他吧?

应该……不会吧?毕竟俺这可都是为了救他啊!阿福有点不确定地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