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公主再次派人暗访(1 / 2)

京城,琼华殿。

与外界或愤懑或喧嚣的气氛不同,这里依旧保持着惯有的宁静与清冷。只是,在这份宁静之下,暗流涌动。

赵灵溪临窗而立,窗外是宫墙内一成不变的景致,但她那双沉静如秋水的眸子,却仿佛穿透了重重宫阙,落在了遥远青州的方向。

几日过去了,青黛第一次派人调查无功而返的结果,并未让她感到意外,反而更加坚定了她心中的猜测。李嵩冒功之事,绝非空穴来风。只是这老狐狸手脚做得干净,一时难以抓到把柄。

她反复思量着整件事的脉络。

李嵩此人,才居平庸,这是朝野共识。若他真有此等惊世骇俗的巧思,何以在青州任上近十载,于农事水利方面毫无建树,偏偏在临近考核、急于寻求政绩突破口之时,突然“灵光一闪”?这不符合常理。

反观那林澈……虽行事荒诞,语出惊人,但其在“焕颜阁”、“酥香记”乃至那“透心凉”上所展现出的,对于事物本质的洞察力、对于规则的巧妙利用(或者说践踏)、以及那种天马行空却又能落到实处的“创造力”,都与这曲辕犁、水车之中所蕴含的、打破常规的巧思,有着某种内在的、精神层面的一致性。

那是一种不愿墨守成规,敢于挑战既定框架的“别扭”劲儿。只不过,一个表现在了诗词经商上,一个表现在了工匠技艺上。

而且,时间点太过巧合。林澈庄子上的研发,与李嵩的“横空出世”,几乎前后脚。世上哪有如此凑巧之事?

更让她在意的是,根据青黛二次汇报中提及的,林澈庄子在那段时间戒备异常森严,庄户对某些事讳莫如深的态度。这绝不仅仅是普通的“遭贼”所能解释的。那更像是一种经历了重大变故、吃了暗亏之后,本能地自我保护和外紧内松的警惕。

综合这一切,赵灵溪几乎可以断定:那“嵩犁”、“嵩车”,九成九便是出自林澈之手!而且,极有可能是被李嵩以不光彩的手段强取豪夺而去!

一想到那个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内里藏着傲骨的少年,此刻可能正因心血被窃、冤屈难申而愤怒憋闷,赵灵溪的心中,便泛起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涟漪。那是一种混合着些许不平,以及更多探究欲的复杂情绪。

她欣赏那份藏于“疯癫”之下的才华,更不愿见到如此巧思被一个庸碌贪婪的官僚窃取,成为其钻营的资本。这无关私人感情,更像是一种……对“真实”与“公道”的本能维护。

“青黛。”她转过身,声音清越,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奴婢在。”青黛立刻上前。

“李嵩此人,才具平庸,贪鄙有余,”赵灵溪缓缓道,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判断,“以其心性能力,绝无可能凭空想出‘嵩犁’、‘嵩车’这般巧器。此事背后,必有隐情。”

她走到书案前,指尖轻轻划过光洁的桌面,仿佛在勾勒某种无形的线索:“上一次我们的人未能深入,或是方向有误,或是李嵩防范太严。但真相,不会永远被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