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内陷入短暂的沉默。郑芝龙双目微阖,手指敲击的频率加快,显然在飞速权衡。朝廷的条件,比他想像的要优厚,但也留下了许多可以钳制他的后手,如监军御史、十年之期等。接受,意味着郑家将从海寇巨商,转型为半官半民的海上藩镇;拒绝,则可能面临朝廷的军事压力和新式水师的威胁。
就在这时,帐外忽然传来一阵由远及近的闷雷般声响,打破了沉寂。声音来自海湾东侧,朝廷水师舰队的方向。
郑芝龙猛地睁开眼,与郑鸿逵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都听出来了,这不是雷声,而是……火炮试射!
沈廷扬面色如常,微微一笑道:“郑将军,诸位,不必惊疑。想必是我水师儿郎,正在例行操练火炮。今日天气晴好,正是检验火器效能之时。不如我等移步帐外,一同观摩一番,也好对即将到来的战事,心中有底。”
这话说得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意味,不言自明——这是在展示肌肉,用实力说话。
郑芝龙目光深邃地看了沈廷扬一眼,哈哈一笑:“沈大人所言极是!早就听闻朝廷新式火器犀利,今日正好开开眼界!请!”
众人起身走出军帐,来到一处视野开阔的高地。只见海湾之外,一片预设的靶场海域上,几艘朝廷的炮舰正排成战斗队形。随着旗语挥动,震耳欲聋的炮声再次响起!
“轰!轰!轰!”
不同于郑氏舰队常用的佛郎机炮或红夷大炮的轰鸣,这种新式火炮的发射声更加低沉、凝聚,后坐力似乎也更小。更令人心惊的是其射程与精度。只见远处海面上设置的木质靶船,在阵阵炮火中,或被直接命中解体,或被近失弹激起的水柱掀翻。尤其是一艘“镇”字级战舰进行的一次侧舷齐射,十余门火炮同时怒吼,弹如雨下,将一艘大型标靶瞬间打得千疮百孔,缓缓沉没。其火力密度和打击效率,远超郑家舰队见过的任何一支西方舰队。
郑芝龙和他的部下们,脸上的轻松之色早已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凝重。他们都是海战的行家里手,深知在广阔大洋上,火炮的射程、精度和射速意味着什么。朝廷水师展现出的火力,已足以对郑家舰队构成压倒性优势。先前心中可能存在的一丝侥幸或轻视,此刻已被这雷霆般的炮火彻底击碎。
沈廷扬将郑芝龙等人的表情变化尽收眼底,心中了然。他适时地开口道:“此乃格物院宋应星院长督造之‘崇祯三式’舰炮,炮管以新法炼钢制成,内镗螺旋线槽(膛线),配用合口爆破弹,射程、精度、威力,皆非红夷旧炮可比。皇上曾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此利剑在手,何愁红毛不灭?”
郑芝龙深吸一口带着硝烟味的海风,缓缓吐出两个字:“厉害。”
他转身看向沈廷扬,脸上的表情已恢复平静,甚至带上了一丝真诚的笑意:“沈大人,朝廷天威,利器如神,芝龙佩服!有如此强援,收复台员,指日可待!”
他不再纠缠于细节上的讨价还价,因为他明白,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过多的算计反而落了下乘。朝廷既然展示了能轻易毁灭他的力量,却又给出了足够优厚的合作条件,这本身就说明了皇帝的诚意和掌控局面的自信。
“先前所议诸事,”郑芝龙大手一挥,尽显枭雄气度,“就依沈大人所言!具体条款,可再由马之劳,为我大明,开疆拓土!”
“好!”沈廷扬抚掌笑道,“郑将军深明大义,实乃国家之福!本官定当奏明皇上,为将军请功!”
两只手,一只代表朝廷新锐的开拓力量,一只代表海上积淀的豪强势力,在这一刻,紧紧握在一起。背后是轰鸣的炮火为见证,眼前是波澜壮阔的海洋。
南澳岛的风雷,预示着大明帝国的海上利剑,已然淬火成型,即将劈波斩浪,直指东南!郑芝龙心中那最后一丝犹豫,也在这雷霆万钧的炮声中,化为了对未来的炽热野望与审时度势的臣服。他知道,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随着这炮声,拉开序幕。而他郑家,必将在这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