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三河之战,阵型之利
寒风卷过三河平原,枯草低伏,天地间肃杀之气弥漫如实质。
孙元化屹立于指挥车上,千里镜紧贴眼眶。镜片中,后金军阵如黑云压境,八旗骑兵奔腾如潮,马蹄声震耳欲聋,连脚下大地都在微微颤抖。
“禀督师,建虏中军距我前沿已不足三里!”斥候飞马来报,声音却沉稳有力,不见丝毫慌乱。
孙元化微微颔首,放下千里镜。他目光扫过严阵以待的明军阵线,心中涌起前所未有的信心。这与昔日辽东战场上明军一触即溃的景象截然不同,眼前这支新军,是他与陛下心血凝聚的利刃。
“传令各营,依预定计划,静待号令。”孙元化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今日,便让建虏见识何为真正的火器之威!”
命令通过旗号迅速传递全军。明军阵型呈独特的“刺猬”布局——这是孙元化结合西方棱堡防御与车阵机动性所创。外围是改良偏厢车相连形成的移动壁垒,车上架设虎蹲炮与佛朗机速射炮;车后是三列燧发枪兵,间隔中夹杂长矛手护卫;阵心则是二十四门重型红夷大炮,炮口已调整至最大射程。
曹文诏率三千骑兵隐于右翼一片枯木林后,人马衔枚,蹄裹厚布。他紧握缰绳,目光如炬地盯着逐渐逼近的后金主力。这位骁将历经萨尔浒惨败,今日誓要一雪前耻。
“曹将军,督师有令:待中军红旗三展,即刻出击截断敌退路。”传令兵悄然而至。
曹文诏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笑意:“回报督师,末将定不负所托!”
与此同时,后金军中军,皇太极驻马高坡,远眺明军阵势,眉头微蹙。
“禀大汗,明军阵型古怪,车辆相连如城墙,前所未见。”正白旗旗主多铎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然南人软弱,我八旗铁骑一冲便破!”
皇太极却不似弟弟这般乐观。他注意到明军阵中异常——旗帜鲜明,各部井然有序,士兵静立如松,毫无以往临战前的骚动惶恐。更令他不安的是,那些火炮似乎比宁远城头的更为粗长,在冬日阳光下泛着冷冽青光。
“传令莽古尔泰,先以汉军旗火铳手试探,蒙古轻骑两翼骚扰。”皇太极沉声道,“让巴牙喇护军准备,若明军阵脚松动,即刻中路突破!”
号角长鸣,战鼓擂动。后金军阵中分出数股部队,如毒蛇吐信,试探着扑向明军防线。
“建虏变谨慎了。”孙元化身侧,副将略带惊讶道。
孙元化嘴角微扬:“陛下早有预言,皇太极非匹夫之勇。然今日任他千般算计,也难逃天罗地网!”
话音未落,前方已爆发出震天喊杀声。汉军旗三千火铳手进至百步距离,乱枪齐射,铅子噼啪打在偏厢车上,却大多无法穿透加厚的护板。与此同时,蒙古轻骑如旋风般掠过明军两翼,马上弯弓抛射,箭雨倾泻而下。
“举盾!”各级军官喝令声此起彼伏。
明军阵中顿时竖起无数盾牌,叮当声响成一片,大多箭矢被有效格挡,仅有零星惨符显示极少数箭支找到了缝隙。
“不要还击!违令者斩!”孙元化严令传遍全军。新军纪律此刻显现——尽管箭矢从耳边呼啸而过,燧发枪兵们依然保持立姿,手指紧扣扳机却无人擅自开枪。
蒙古骑射数轮无效,开始大胆逼近。便在此时,孙元化终于下令:“两翼佛朗机炮,霰弹预备——放!”
令旗挥落,惊天动地的炮声猛然爆发!明军阵型两翼顿时喷吐出数十条火舌,数百枚铅弹如疾风骤雨般扫向蒙古骑兵。人嚎马嘶瞬间撕裂战场喧嚣,冲在最前的蒙古骑手连人带马被打成筛子,后方队伍顿时人仰马翻!
几乎同时,中军重炮发出怒吼,二十四发实心铁弹呼啸着砸向汉军旗火铳手阵列。每一颗炮弹落地都犁出血肉通道,残肢断臂漫天飞舞。汉军旗顿时大乱,不少人丢弃火铳向后奔逃。
“懦夫!”多铎怒骂一声,转向皇太极,“大汗,让奴才带铁骑冲阵!”
皇太极面色阴沉。明军火炮威力和射速远超预期,但开火间隙仍是破绽。他咬牙道:“准!镶白旗正面冲击,镶红旗绕击左翼,正蓝旗预备扩大缺口!”
战鼓节奏突变,后金精锐骑兵开始涌动。多铎一马当先,万名镶白旗铁骑如离弦之箭直扑明军中军!
“来了。”孙元化深吸一口气,眼中精光爆射,“燧发枪营预备——三段击阵型!”
令旗再变,明军阵前偏厢车突然向两侧挪开缺口,露出三排森然枪管。新式燧发枪长达五尺,枪管下的刺刀寒光凛凛。
“第一排——瞄准!”军官喝令声在骑兵奔腾的轰鸣中依然清晰可闻。
千支燧发枪同时放平,枪托紧贴肩窝。士兵们目光坚定,透过照门准星瞄向滚滚而来的钢铁洪流。
“放!”
爆豆般的枪声密集炸响,白烟腾起如云雾!冲在最前的后金骑兵如撞无形墙壁,顷刻间人仰马翻!燧发枪的铅弹轻易穿透棉甲铁片,将骑士打下马背。
“第二排——放!”
第一排士兵后退装弹,第二排立即补上齐射,弹雨毫不停歇!后金冲锋势头为之一滞,阵前已堆满人马尸体。
“第三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