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276章 帝心独断 力挺格物

第276章 帝心独断 力挺格物(1 / 2)

第276章 帝心独断,力挺格物

晨钟破晓,紫禁城笼罩在初冬的薄雾中。金水河结了一层薄冰,映着灰白的天光。乾清宫东暖阁内,鎏金炭盆烧得正旺,却化不开君臣眉宇间的凝重。

陛下,这是今日送达的第十七封弹劾奏本。

首辅徐光启将一叠文书轻轻放在御案上,声音沙哑。这位年过花甲的老臣眼窝深陷,显然又是一夜未眠。

崇祯朱由检没有去翻那些奏章,目光扫过阁内众人——徐光启、李邦华、孙元化、李若琏,还有特意被召见的格物院副院长宋应星。每个人脸上都写着疲惫与担忧。

不过是一次硫化实验失败,炸毁三间工坊,值得这般大动干戈?年轻的皇帝轻笑一声,指尖敲打着温体仁等人联名上奏的《请罢格物院疏》,说什么靡费国帑、妖言惑众,真是好大的罪名。

孙元化上前一步:陛下,炸毁的工坊已按最新防火标准重建,伤亡的工匠也都抚恤妥当。只是...朝中非议之声日盛,恐怕...

恐怕什么?崇祯站起身,走到窗前。透过琉璃窗,能看到格物院方向新竖起的烟囱正在冒烟,他们是不是说,朕宠信佞臣,不务正道?说格物院是第二个钦天监,专搞些奇技淫巧?

暖阁内一片寂静,只听得炭火噼啪作响。

宋应星突然跪倒在地:臣等确有失职,请陛下治罪!那硫化实验本是臣一意孤行,与徐阁老无关...

起来。崇祯转身,语气不容置疑,朕问你,那次爆炸前,你们是不是已经发现橡胶硫化后的特性?

宋应星一怔,随即眼中放光:是!虽然炸了工坊,但我们确实验证了硫化的橡胶不再黏软,遇热不熔,遇冷不硬,这正是陛下说的弹性体!若是能做鞋底、车轮...

值不值得三间工坊?崇祯追问。

值得!太值得了!宋应星激动得忘记礼仪,这要是成了,军中靴鞋、马车轮毂、甚至火炮防震都能...

崇祯抬手止住他的话,看向众人:听见了吗?三间工坊换一个可能改变千万人生活的发明,你们觉得值不值?

李邦华苦笑:陛下,道理臣等都明白。只是如今朝廷刚有盈余,温阁老他们盯着每笔开支,这次爆炸确是个把柄。

把柄?崇祯突然提高声音,他们怎么不看看格物院带来的收益?水泥路修通后,漕运成本降了三成;新式纺车让江南布匹产量翻倍;焦炭炼铁法省下的银子够建多少个工坊?

他走到御案前,一把推开那堆弹劾奏章:眼睛只盯着一次失败,对成果视而不见。这就是我大明的栋梁之臣?

徐光启缓缓跪倒:老臣恳请陛下暂缓格物院部分项目,以平息物议。来日方长...

没有来日了!崇祯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盏作响,你们真以为朕不知道吗?辽东皇太极正在联络蒙古各部,西北旱情又起,东南荷兰人蠢蠢欲动。没有格物院的新火器,拿什么守疆土?没有新农具良种,拿什么活百姓?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沉下来:今日早朝,朕要你们看看,什么叫做帝心独断

辰时三刻,皇极殿内钟鼓齐鸣。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温体仁站在文官队列前端,气定神闲。当崇祯出现在御座上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年轻皇帝身上。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司礼太监的声音在大殿回荡。

话音未落,御史杨维垣立即出列:臣有本!臣弹劾格物院浪费国帑、妖言惑众!去岁至今,格物院耗银八十七万两,仅火药一项就...

杨御史好算计。崇祯淡淡打断,那你可算过,新式火药让宁远之战省下多少军费?可算过,颗粒火药让火铳射速快了多少?可算过,少死一个将士,能省多少抚恤?

杨维垣一时语塞。温体仁轻咳一声,出列道:陛下明鉴,格物之学固然有益,然则当此百废待兴之际,是否应当量力而行?且格物院多次事故,恐非吉兆...

温阁老说的是。崇祯居然点头,确实该量力而行。李尚书,你来说说,去年至今,格物院相关产业增收多少?

李邦华早有准备,朗声道:回陛下,仅水泥一项,官卖收入已达四十二万两;新式纺机专利费收十五万两;玻璃制品海外获利约三十万两...扣除格物院支出,净收益逾百万两。

殿内响起一阵吸气声。温体仁脸色微变:陛下,纵然有利可图,然则格物院炸毁工坊、死伤工匠总是事实。且近日有童谣传唱:地动山摇,格物院炸;天子重术,圣人不悦...恐非吉兆啊!

这话极其阴毒,直接将天象异变与皇帝政策挂钩。几个言官立即附和:臣等夜观天象,见荧惑守心...近日地震频发,恐是上天警示...

崇祯突然笑了:好,好一个上天警示。李若琏,你来说说,这童谣从何而起?

锦衣卫指挥使出列,声音冷峻:经查,所谓童谣最初是从城西一处茶馆传出,茶馆老板是温阁老管家妻弟。已抓捕散谣者十七人,皆供认受温府指使。

大殿顿时鸦雀无声。温体仁扑通跪地:陛下明鉴!老臣绝不知情!

崇祯慢慢走下御阶,靴声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温阁老,你今年六十有三了吧?还记得万历三十八年你中进士时的策论题目吗?

温体仁愕然抬头:臣...臣记得,是问天象与人事

好记性。崇祯停在他面前,那你应该记得自己写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怎么如今反倒信起童谣谶语来了?

不等温体仁回答,皇帝已转身走向御座,声音陡然凌厉:朕今天就把话说明白:格物院不仅要办,还要扩大!明年拨款翻倍!徐光启听旨!

老臣急忙出列:臣在!

着你兼任格物院总督办,秩升一品。增设化工、机械、农学三馆,招募天下巧匠贤士。凡有发明创造,一经验证,赏银千两,授官身!

孙元化听旨!着兵部与格物院合建军器研究院,专攻火器革新。三年内,朕要看到全军换装新式火铳!

李若琏听旨!锦衣卫增设技术保护司,凡有窃取格物院机密、散播谣言阻挠新政者,以叛国罪论处!

一连串旨意如惊雷炸响,震得百官目瞪口呆。崇祯最后看向温体仁:温阁老年事已高,即日起入阁协理朝政,不必再管具体部务了。

这明升暗降的处置让温体仁面色惨白,却只能叩首:老臣...领旨谢恩。

崇祯扫视群臣,目光如炬:还有谁要劝朕撤销格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