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流民归心,屯田延安
北方的深秋,与京师的温婉截然不同。凛冽的寒风如同裹着沙砾的锉刀,刮过陕北延安府千沟万壑的黄土地,卷起漫天昏黄的尘沙,天地间一片苍茫萧瑟。这片曾经孕育了华夏文明的古老土地,在小冰河期的残酷折磨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苦痛。田地龟裂,草木凋零,昔日稀稀落落的村落,如今更多是断壁残垣,了无生气。
然而,在这片绝望的土地上,却有一支奇特的队伍,正在艰难却坚定地行进。
队伍的核心,是一队约五百人的精骑。他们盔甲鲜明,队列严整,尽管风尘仆仆,但每个士兵的腰杆都挺得笔直,眼神锐利而警惕,手中紧握的,是已经在大明军中开始小范围装备的燧发短铳或精良的马刀。队伍的中央,一面猩红的“孙”字将旗和一面代表“钦差总督三边军务”的旌节,在狂风中猎猎作响,象征着帝国意志在此地的具现。
骑队前后左右,却簇拥着数以千计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百姓。他们扶老携幼,推着独轮车,挑着破旧的家当,眼神中混杂着麻木、恐惧,以及一丝被严酷现实挤压得几乎看不见的、对前方未知命运的微弱希冀。他们是流民,是被天灾人祸夺去家园和生计,一度被逼得啸聚山林、铤而走险的“乱民”。
队伍的最前方,三边总督孙传庭端坐于一匹神骏的黑马上。他并未着甲,只是一身洗得发白的二品绯色文官袍,外罩一件厚重的玄色毛皮大氅,面容清癯,线条冷硬如这陕北的山石,唯有一双深邃的眼眸,锐利如鹰,扫视着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和身后绵延的流民队伍,目光沉静得可怕。
一名斥候快马奔回,滚鞍下马,单膝跪地:“禀督师!前方三十里便是肤施县(延安府治所)!县丞带人于城外十里亭迎候,称……称府库粮秣已然不多,恐难支应大军及……及如此多丁口。”
孙传庭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仿佛早已料到。他缓缓抬起马鞭,指向远方一处地势相对平缓、靠近水源的河谷地带。
“传令下去,不必入肤施县城。全军及随行民众,于此地扎营。”
“扎营?”身旁的副将有些迟疑,“督师,此地空旷,且天色将晚,寒风刺骨,恐……”
“就是此地。”孙传庭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立刻执行。以车队围拢,设立简易营栅,骑兵分作四队,于外围警戒巡逻,内设粥棚。告诉诸位乡亲,”他微微提高了声音,确保周围一些竖起耳朵的流民头领能听见,“朝廷不会饿死一个肯安分守己、用力气换饭吃的大明子民。今夜有热粥,明日,便有活干,有地种,有新家!”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令人信服的力量。命令被迅速执行下去。精锐的骑兵展现出高效的执行力,很快划定区域,布置警戒。随军的辎重队开始埋锅造粥,浓郁(尽管可能很稀薄)的米粮香气,随着寒风飘散开来,瞬间吸引了所有流民的目光,那麻木的眼神里,终于燃起了一点活人的光彩。
孙传庭跳下马,竟不顾身份,亲自走到粥棚旁查看。他拿起长勺,在锅里搅了搅,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再加一瓢米。”他对火头军吩咐道,声音平静,“从本督的亲卫口粮里扣。”
“督师!”火头军和旁边的亲卫队长都急了。
“执行军令。”孙传庭看都没看他们,目光投向那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眼巴巴望着锅灶的孩童和老人,“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他们要的不是山珍海味,是一口能活命、能让他们相信朝廷并未抛弃他们的热食。这,比一万句空话都管用。”
粥终于熬好,排队领取的队伍漫长却异常安静,只有碗勺碰撞和吞咽口水的声音。当第一口热粥下肚,许多人的眼眶瞬间就红了,甚至有人忍不住低声啜泣起来。那不仅仅是食物的温暖,更是一种久违了的、被当作“人”来看待的感觉。
深夜,寒风呼啸。军营中央最大的帐篷内,灯火通明。孙传庭并未休息,他摊开一份巨大的延安府舆图,上面已被朱笔标注得密密麻麻。几位核心将领和文吏肃立一旁。
“诸位,”孙传庭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图上,“陛下圣心独运,深知西北之患,不在流寇之悍,而在民生之凋敝!‘剿抚并用’,重在‘抚’!‘以工代赈’,便是这‘抚’之利器!”
他目光扫过众人:“今日随行的三千七百余口,只是开始。后续还有更多被击溃的流民武装及其家眷需要安置。我们的时间不多,必须在土地封冻前,打下基础。”
“督师,”一位负责屯田事务的文官面露难色,“安置流民,需要土地、粮种、农具、耕牛……眼下府库空虚,豪强大户又多隐匿田亩,兼并土地,下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没有,就去创造!没有地,就清丈!谁敢隐匿,按陛下新颁《清丈条例》严惩不贷!本督尚方宝剑,不是拿着好看的!”孙传庭语气陡然转厉,帐篷内温度仿佛都降了几分,“至于豪强大户……明日,本督便亲自去会一会他们!”
他手指再次点向地图上几处关键区域:“粮种,陛下已从京畿皇庄和南方调拨耐寒高产的‘新种’(土豆、番薯),正在路上。农具,由军中工匠指导,就地取材打造!耕牛不足,就以人力补!水利是命脉,必须优先修复!延河、洛水沿岸的旧渠,必须在这个冬天疏通加固!”
他看向一位将领:“王参将,你部将士,除必要警戒外,全部投入屯垦!修缮水利,搭建屋舍,平整土地!要让流民看到,官兵不仅是来杀人的,更是来帮他们活命的!”
“末将遵命!”将领轰然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