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152章 清田风暴

第152章 清田风暴(2 / 2)

温体仁带头反对:“陛下!清田令前朝也曾推行,最终都是扰民伤财,无果而终啊!”

朱由检反驳:“前朝推行不力,是因为用人不当。本王建议由孙传庭主持清田,他为人刚正,定能胜任。”

天启皇帝对国事本就懒得操心,见双方争论不休,干脆道:“既然五弟这么有信心,那就先在山东试点吧。若真有成效,再推广全国。”

朱由检心中暗喜。山东正是魏忠贤和温体仁势力的重要据点,那里的大地主多与阉党有勾结。在山东试点,正好可以打击阉党的经济基础。

然而清田令一出,山东果然炸开了锅。

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衍圣公府——孔子后代,天下读书人的楷模。衍圣公孔胤植上奏抗议:“清田令扰民伤财,有违圣人之道!”

朱由检早料到会这样。这衍圣公府在山东有万顷良田,却几乎不纳粮税,比皇家还阔气。

“方公公,备车。”朱由检下令,“本王要亲自去山东会会这位衍圣公。”

来到山东曲阜,衍圣公孔胤植果然摆足了架子,让朱由检在门外等了一个时辰才慢悠悠地出来迎接。

“不知信王殿下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孔胤植嘴上客气,脸上却满是傲慢。

朱由检也不生气,笑呵呵地说:“衍圣公客气了。本王此番前来,是为了清田之事...”

孔胤植立即打断:“殿下!清田令实在不妥啊!我孔府千年基业,岂容宵小之辈肆意丈量?”

朱由检故作惊讶:“衍圣公这是哪里话?清田是为了公平纳税,衍圣公府作为天下楷模,更应该带头支持才是啊!”

孔胤植冷笑:“我孔府的土地都是历代皇上赐予,先帝特许不纳粮税的...”

“哦?”朱由检挑眉,“可有凭证?”

孔胤植顿时语塞。明代确实给衍圣公府很多特权,但免税的特许状却早就遗失在战乱中了。

朱由检心中暗笑,表面却一本正经:“既然没有凭证,那就只能按规矩来了。这样吧,本王特许衍圣公府保留祭田千亩,免税。其余土地,一律清丈纳税。”

孔胤植勃然大怒:“朱由检!你不要欺人太甚!我孔府千年望族,岂容你如此羞辱!”

朱由检脸色一沉:“衍圣公这是要抗旨不遵?”

就在这时,孔府管家突然冲出来,指着朱由检大骂:“你个黄口小儿!也配在衍圣公府撒野!来人啊!给我打出去!”

一群孔府家丁应声而出,手持棍棒围了上来。

朱由检带来的侍卫立即拔刀相向,双方剑拔弩张。

“衍圣公这是要动武?”朱由检冷笑,“好啊,本王倒要看看,是孔圣人的道理大,还是皇上的王法大!”

他猛地一挥手:“李若琏!拿下抗旨不遵的狂徒!”

李若琏早就等着这句话,立即带人冲上前去。那些家丁哪是锦衣卫的对手,三下五除二就被打翻在地。孔府管家也被当场擒获。

孔胤植气得浑身发抖:“朱由检!你、你竟敢在衍圣公府动武!天下读书人不会放过你的!”

朱由检淡淡道:“衍圣公放心,本王最敬重读书人。但读书人更要遵纪守法,不是吗?”

他转身对围观的百姓大声道:“诸位乡亲!清田令不是为了与民争利,而是为了公平纳税!富者多纳,贫者少纳,天经地义!从今日起,山东清田由本王亲自监督,有敢阻挠者,以抗旨论处!”

百姓们闻言,纷纷叫好。他们早就对地主豪强隐瞒田产、转嫁税负的行为不满了。

在朱由检的强力推动下,山东清田工作顺利展开。一个月内,就清查出隐瞒田产百万亩,增加税收可观。

消息传回京城,天启皇帝大喜,下旨褒奖朱由检。魏忠贤和温体仁则气急败坏,暗中筹划反击。

这天,朱由检正在审核清田账目,李若琏匆匆来报:“殿下,发现一个蹊跷事。有些地主主动配合清田,但清出的田产却少得可疑。”

朱由检皱眉:“仔细说说。”

“比如这个李家庄,”李若琏指着一本账册,“上报田亩五千亩,清丈后还是五千亩。但据咱们的线人报告,李家庄实际有田至少万亩。”

朱由检若有所思:“看来有人玩起了阴阳账本啊。走,去李家庄看看!”

来到李家庄,庄主李富贵满脸堆笑地迎出来:“信王殿下大驾光临,草民有失远迎...”

朱由检直接打断:“李庄主,你这田亩数目不对吧?”

李富贵一脸无辜:“殿下明鉴,草民所有田产都已如实上报,不敢隐瞒啊!”

朱由检也不多说,带人直接来到田间。时值秋收时节,田野里麦浪滚滚,一望无际。

“李庄主,你这五千亩地的产量可不低啊。”朱由检意味深长地说。

李富贵额头冒汗:“托殿下的福,今年收成确实不错...”

朱由检突然问:“那你庄上怎么只有这么点人?五千亩地,就靠这百来个佃户耕种?”

李富贵支支吾吾:“这个...草民庄上都是精壮,一个顶俩...”

朱由检冷笑,突然高声下令:“来人!沿着地垄往东走,看看究竟有多少地!”

士兵们领命而去。不一会儿回报:“殿下!往东还有大片田地,都插着李家庄的界碑!”

李富贵顿时面如土色。

朱由检厉声道:“李富贵!你好大的胆子!竟敢隐瞒田产!来人!拿下!”

就在这时,一个师爷模样的人突然冲出来:“殿下息怒!此事另有隐情!”

朱由检挑眉:“哦?什么隐情?”

师爷低声道:“李家庄的土地,其实大多是在魏公公名下,只是挂靠在李家庄而已...”

朱由检心中一震。好个魏忠贤!原来在这等着呢!